莫谓禽无知,性或灵于人。
《鹃声至》全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邦奇的《鹃声至》是一首寓言诗,以杜鹃鸟的啼声引发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首句“洛阳鹃声至”,点出杜鹃鸟在洛阳鸣叫,引出下文对南宋灭亡后遗臣的联想。"尔意亦何勤",杜鹃鸟的啼叫似乎寓意着它们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执着,这种情感之深沉令人感动。
接着,诗人质问:“宋室诸缙绅,谁为达紫宸?”意指那些曾经显赫的南宋官员,如今又有谁能传达他们的哀思至朝廷最高处?这里暗含对南宋末期忠臣无门申诉的悲哀。
“莫谓禽无知,性或灵于人”进一步强调,即使鸟儿看似无知,但其情感可能比人类更为真挚。杜鹃的啼血,象征着忠诚与哀痛,"负尔数声血",表达了诗人对杜鹃鸟付出的情感代价的同情。
最后,“千载徒悲辛”总结全诗,表达对历史变迁中忠诚者的长久哀悼,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整首诗通过杜鹃的形象,寓言式地揭示了对亡国之痛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忆舍弟渊
长风吹高树,枝叶纷扰乱。
忧思从中来,绵绵不可断。
夙昔同衾裯,今也异乡县。
时或梦我傍,揽之何由见。
登高望原野,仰视鸿与雁。??谐和声,肃肃接飞翰。
遨游九州内,乐此年岁晏。
嗟我独何为,踌躇以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