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同 玉 真 公 主 过 大 哥 山 池 唐 /李 隆 基 地 有 招 贤 处 ,人 传 乐 善 名 。鹜 池 临 九 达 ,龙 岫 对 层 城 。桂 月 先 秋 冷 ,蘋 风 向 晚 清 。凤 楼 遥 可 见 ,仿 佛 玉 箫 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层城(céng chéng)的意思:形容城墙高耸、层次分明。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凤楼(fèng lóu)的意思:凤楼是指古代宫殿中供帝王居住的楼阁。在成语中,凤楼比喻高贵、美丽的女子。
风向(fēng xiàng)的意思:指风的方向,也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发展趋势。
桂月(guì yuè)的意思:桂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九达(jiǔ dá)的意思:指能达到九次之多,形容非常勤奋,极其努力。
可见(kě jiàn)的意思:明显可见,可以看到或察觉到
龙岫(lóng xiù)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像龙脊一样高耸。
善名(shàn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好、声誉良好。
向晚(xiàng wǎn)的意思:傍晚时分
玉箫(yù xiāo)的意思:指音乐之声悦耳动人。
招贤(zhāo xián)的意思:招聘有才能的人
- 注释
- 地:大地。
招贤:招揽贤才。
乐善:喜好行善。
鹜池:鸭池,指水边的池塘。
九达:宽阔的道路。
龙岫:龙山。
层城:层层叠叠的城墙。
桂月:桂花盛开的月亮,象征秋季。
蘋风:浮萍随风,形容清风。
向晚:傍晚。
凤楼:华丽的楼阁,常指皇宫或贵族府邸。
遥可见:远远就能看见。
彷佛:仿佛。
玉箫声:如玉般清脆的箫声。
- 翻译
- 大地上有招揽贤才的地方,人们传扬着喜好行善的名声。
鸭池临近宽阔的道路,龙山对着层层的城墙。
桂花月光照亮秋天,傍晚的风带来清新的气息。
凤凰楼远远就能看见,仿佛听见了如玉的箫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风景优美之地,充满了对理想人格和高尚品德的赞扬。开篇“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表明这里是吸引贤才的地方,人们都称颂这里的美好与善行。这不仅是在描述一个地方,更是在强调一种文化理念,即重视人才和道德。
接下来的“鹜池临九达,龙岫对层城”则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鹜池(可能是指湖泊或水塘)旁边有九条道路相连,龙岫对立,形成了层叠的山城。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更透露出人文景观的壮丽。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则是季节之感。桂花的香气在秋风中散发,月色显得格外清冷;而晚风中夹带着蘋草(一种水生植物)的清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中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
最后,“凤楼遥可见,彷佛玉箫声”则是对远处凤楼的描绘。凤楼在远方若隐若现,而玉箫的声音仿佛传来,这不仅是在写景,更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建筑和季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理想色彩的世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也反映出作者李隆基在唐代那种追求道德高尚与物质文明共存的文化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谢四东归
故人访我东海来,春风万里心颜开。
故人别我东海去,临歧各短英雄气。
七年不见今再见,沧海桑田事万变。
中间不变故人心,袖手海天看龙战。
君来一月无停车,访我更访山中庐。
老亲喜君送君出,来此十日相同居。
七年乃有此十日,但觉日行比常疾。
此日不为君我留,南风日日催行舟。
舟行既速况有轮,轮转四海扬胡尘。
送君此去作胡语,乐府休唱胡无人。
我年方强君未老,惜君投身隐海岛。
亚洲大陆局日新,时势径待英雄造。
海山之高一万三千尺,当年弃去良可惜。
横来不王复不侯,为我归言岛中客。
包胥存楚约可寻,廉颇用赵原初心。
相期亚陆风云再相见,骑鲸东海来挽神州沉。
《送谢四东归》【清·丘逢甲】故人访我东海来,春风万里心颜开。故人别我东海去,临歧各短英雄气。七年不见今再见,沧海桑田事万变。中间不变故人心,袖手海天看龙战。君来一月无停车,访我更访山中庐。老亲喜君送君出,来此十日相同居。七年乃有此十日,但觉日行比常疾。此日不为君我留,南风日日催行舟。舟行既速况有轮,轮转四海扬胡尘。送君此去作胡语,乐府休唱胡无人。我年方强君未老,惜君投身隐海岛。亚洲大陆局日新,时势径待英雄造。海山之高一万三千尺,当年弃去良可惜。横来不王复不侯,为我归言岛中客。包胥存楚约可寻,廉颇用赵原初心。相期亚陆风云再相见,骑鲸东海来挽神州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3667c6a02511eb8586.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