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野作五首·其四》
《春野作五首·其四》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古风

斜阳射破冢,髑髅出地

不知谁氏子,犹自意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出地(chū dì)的意思:指从地下或地底下出来。

髑髅(dú lóu)的意思:指人的头骨。

谁氏(shuí shì)的意思:指不知名的人,泛指任何人。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意气(yì qì)的意思:形容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充满自信和活力。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作意(zuò yì)的意思:用心去思考或琢磨,表示思考或思索的意思。

注释
斜阳:夕阳。
冢:坟墓。
髑髅:骷髅。
半出地:半个身子露出地面。
谁氏子:谁家的孩子。
犹自:仍然。
作意气:保持着一种傲气。
翻译
夕阳穿透了坟墓,骷髅半个身子露在地面。
无人知晓他是谁家的孩子,却依然保持着一种傲气。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荒凉墓地景象的诗,通过对古墓破败情形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历史和逝者生活状态的一种想象和感慨。诗中的“斜阳射破冢”设置了一种时间和环境氛围,为后文的情感展开做了铺垫。“髑髅半出地”则直接勾勒出了墓地的荒凉景象,"髑髅"一词在古代通常指人头骨,这里用来形象地表达墓中的尸骨暴露于外。紧接着,“不知谁氏子”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名逝者的身份和历史背景的无知,这种不确定性加深了墓主人故事的神秘感,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过去的好奇和思考。“犹自作意气”则透露出即使在死亡之后,逝者的某种精神状态或生活态度依旧存在,或许是在暗示死者生前个性鲜明、不屈不挠。

整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写和对逝者历史的想象,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沉思氛围。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烂柯山四首·其四石室二禅师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0)

烂柯山四首·其一最高顶

白云引策仗,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0)

放萤怨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

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0)

留别复本修古二上人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

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

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

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0)

和友人忆洞庭旧居

客舍经时益苦吟,洞庭犹忆在前林。

青山残月有归梦,碧落片云生远心。

溪路烟开江月出,草堂门掩海涛深。

因君话旧起愁思,隔水数声何处砧。

(0)

严子濑东送马处直归苏

望君舟已远,落日潮未退。

目送沧海帆,人行白云外。

江中远回首,波上生微霭。

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

相送苦易散,动别知难会。

从此日相思,空令减衣带。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