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谏官(jiàn guān)的意思:指忠诚正直的官员,特指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
六燕(liù yàn)的意思:指六个燕子,形容人多或人才辈出。
茂龄(mào líng)的意思:指人的年龄很大,已经进入老年阶段。
庙廊(miào láng)的意思:指庙宇中的走廊,比喻言辞或文章的修辞华丽而空洞,缺乏实质内容。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太学(tài xué)的意思:指大学、学府,也泛指学问、知识。
廷试(tíng shì)的意思:指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皇帝亲自主持的选拔考试。
吞牛(tūn niú)的意思:形容力量强大,能够吞食巨大的事物。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学生(xué shēng)的意思:学生指的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人,特指在学校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年轻人。
燕京(yān jīng)的意思:指北京,古代称为燕京的首都。
太学生(tài xué shēng)的意思:指好学、勤奋的学生。
-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年轻有为的人物成长历程,展现了其非凡的才华与远大抱负。从“介轩先生庙廊器”开始,诗人将这位人物比作庙堂之器,暗示其具有卓越的才能和领导潜力。接着,“茂龄已有吞牛志”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这位年轻人在少年时期便胸怀大志,渴望有所作为。
“年方十二太学生”,描述了他十二岁时就已经成为太学生,显示出其学习上的早熟与天赋。紧接着,“才登十六充廷试”表明他在十六岁时就参与了朝廷的选拔考试,进一步证明了他的才华横溢。
“二十有四入谏官,二十有六燕京使”则详细记录了他进入谏官行列和担任燕京使的年龄,分别在二十四岁和二十六岁时,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快速晋升,也暗示了他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和能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这位年轻官员成长轨迹的描绘,赞美了其出众的才华、坚定的意志以及在不同阶段取得的成就,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理想与抱负的追求和对人才的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寒食日同赏卿步江头
树含新绿花事稀,友生要我宁重违。
信脚一百五日出,扪心四十九年非。
饧粥盘空家立壁,松楸地远涕沾衣。
弟兄不见音书绝,植杖临流赋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