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笑庖牺,今亦无负苓。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耦(bù ǒu)的意思:不相互牵制,不相互制约
河清(hé qīng)的意思:指河水清澈透明,比喻社会风气纯洁,没有腐败现象。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沮溺(jǔ nì)的意思:形容心情沮丧、困惑。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马图(mǎ tú)的意思:指人的性格坚强、刚毅,不畏艰难困苦。
耦耕(ǒu gēng)的意思:指两只牛共同耕作,比喻人们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庖牺(páo xī)的意思:庖牺是指古代宫廷中负责宰杀牲畜的职务,后来引申为指负有重要责任的人。
全经(quán jīng)的意思:指全部的经典著作或全面的知识体系。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无全(wú quán)的意思:没有完整、全面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黄河清(huáng hé qīng)的意思:形容水质清澈透明,指事物清澈明亮。
- 鉴赏
这首诗《杂言四首(其二)》由元代诗人林泉生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古代文化与历史的深沉思考。
首句“礼乐设空器,诗书无全经”描绘了古代社会中礼乐制度与诗书文化的现状。礼乐是古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空器”暗示着这些形式可能已经失去了实质意义;诗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却似乎没有完整的内容,隐含着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所缺失或遗失。
接着,“仲尼既已矣,沮溺不耦耕”引用了孔子(仲尼)和隐士沮溺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中缺乏真正精神追求的感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沮溺则象征着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这两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现实社会之间差距的思考。
“谁能笑庖牺,今亦无负苓”进一步探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原始智慧的关系。这里提到的“庖牺”是中国传说中的始祖伏羲,被认为是八卦和易经的创造者,代表着原始智慧的象征。而“负苓”则可能是指一种草药,这里用来比喻某种传统知识或技能。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现代文明中可能遗忘或忽视了原始智慧和自然知识的担忧。
最后,“我欲观马图,黄河清未清?”以个人的愿望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回顾历史、理解过去,同时反思当前社会状况的渴望。这里的“马图”可能象征着历史的画卷,而“黄河清未清”则是一个比喻,暗示着尽管人们希望社会能够变得更好,但现实往往充满挑战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历史变迁、人类文明发展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