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草梦难成,风蝉断又鸣。
映日携书近,分泉滴砚清。
浮世(fú shì)的意思:指现世、尘世,也指人世间的繁华喧嚣和变幻无常。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诗名(shī míng)的意思:
善于作诗的名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斧欲砍断诗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诗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闻之,曰:‘悮矣。欲子砍断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诗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八:“赖是摇鞭吟好句,流传乡里只诗名。”
衰年(shuāi nián)的意思:年纪老迈,身体衰弱,无法干活。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牙齿(yá chǐ)的意思:指人的牙齿,也可泛指动物的牙齿。
映日(yìng rì)的意思:映照着太阳的光芒,形容光辉灿烂、美丽动人。
自多(zì duō)的意思:自我夸耀,自以为了不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池草梦难成”暗示了诗人难以入眠,连池边草丛中的梦境都难以实现,生活琐事或内心忧虑使他辗转反侧。次句“风蝉断又鸣”以蝉鸣声的断续,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
“衰年惟有睡”直接表达了诗人步入老年的无奈,只剩下睡眠作为唯一的慰藉。而“浮世自多惊”则揭示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感慨,感叹人世间的诸多变故和不安定。
“映日携书近”描绘出诗人借读书来消磨时光,阳光下捧书的形象,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寄托。然而,“分泉滴砚清”又暗示了生活的清贫,只有清泉水滴落在砚台上的声音,增添了寂寥之感。
最后两句“如何牙齿落,更欲较诗名”,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虽然牙齿脱落,但仍渴望在诗歌创作中保持名声的心境。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与前面的消极情绪形成对比,展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蓝仁在老年时的生活境遇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