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渡荆江》
《渡荆江》全文
清 / 孔贞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欲渡烧鸡浦,轻舟凌晓开。

波从白帝下,人自夜郎回。

两岸浮烟动,中流急雨来。

江陵形胜古,残垒近城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帝(bái dì)的意思:指无所作为、无能为力、无用的人或事物。

城隈(chéng wēi)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地区或街区。

浮烟(fú yān)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凌晓(líng xiǎo)的意思:凌晨,黎明之时。

轻舟(qīng zhōu)的意思:轻盈的船只,比喻行动迅速、敏捷。

形胜(xíng shèng)的意思:形势优越,胜过其他。

夜郎(yè láng)的意思:指不了解情况或不了解对方实力的人。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孔贞瑄的《渡荆江》描绘了一幅清晨渡江的画面。首句“欲渡烧鸡浦”点明了渡江的地点,"烧鸡浦"可能是江边的一个地名,暗示着旅程的开始。次句“轻舟凌晓开”则写出船在黎明时分启程,显示出行人的决心与早起的辛劳。

“波从白帝下”一句,通过“白帝”这一典故,将江水的源头与神话中的白帝城相连,增添了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而“人自夜郎回”则借用了古代夜郎国的故事,表达出诗人或旅人归乡的心情,或是对历史的沉思。

接下来,“两岸浮烟动”描绘了江面的景色,烟雾缭绕,动静结合,展现出江上迷蒙的氛围。紧接着,“中流急雨来”则以急雨的突现,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后两句“江陵形胜古,残垒近城隈”,江陵作为历史名城,其遗迹历历在目,"残垒"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沧桑,而"近城隈"则让人感受到城市近在咫尺,旅程即将结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荆江清晨渡江的景象,融合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过往的追忆。

作者介绍

孔贞瑄
朝代:清

清山东曲阜人,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孔子六十三代孙。中顺治十八年会试副榜,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归后筑聊园以自乐。究心经史,精算法、韵学。卒年八十三。有《聊园文集》、《操缦新说》、《大成乐律全书》等。
猜你喜欢

暮春逢林子邂逅殊邦念旧写怀辄尽本韵

赤骥奋途路,神龙厌池沼。

不登泰山顶,岂见众山小。

明公昔际遇,志与青云杳。

烂承夕扉诏,番苦司隶扰。

君乎实愤切,轩然争臣表。

朝野凛生气,树鲜安巢鸟。

名孤众毁集,窜薄忧心悄。

一投海滨郡,遂守荒江眇。

辽辽岭南国,借尔揭文旐。

中天行日月,戛戛孤鹓矫。

君虽关仕产,迹自闽中肇。

叶从考亭入,统为横渠绍。

伊余放旷人,渔潜侣荷蓧。

亡羊以多岐,望洋徒浩溔。

暌离历十暑,邂逅植春杪。

日谈恨易夕,夜坐忽及晓。

苑花虽寂寂,风絮尚袅袅。

回首通州别,屈指日不少。

今看两白发,谁忍置清醥。

君行秉大轴,吾歌入幽渺。

林岑有夙愉,烟萝阒袅袅。

诚无王良顾,空山没騕袅。

(0)

怨歌行

怨违情有悲,欢聚理无欺。

欢怨非中则,感离难重持。

才见春华交,倏巳晨露滋。

秋风吹罗袂,团扇不复施。

团扇与罗袂,用舍各有时。

炎寒启迭运,超旷多远期。

勿徒叹捐弃,恩爱倘中移。

(0)

渡河篇

小麦黄,黄河波,君柰何,今渡河。

昔君游此,思君一见。经旬累月,不君一面。

君今渡河,乃往何县。跂予望之,泪下如霰。

汀有凫兮沚有兰,枝相亚兮居不单。

人生心事岂有殚,君慎动静加君餐。

(0)

次韵用常有怀见寄兼送三儿失举还京因以自叹之作二首·其二

休从场屋论功名,晚达何须让早成。

八十前头看梁颢,白袍元是一书生。

(0)

望云

青天多白云,游子嗟别亲。

白云飞扬随处见,极目亲舍徒伤神。

徒伤神,情何极,一回仰天一沾臆。

春风绿酒金台前,恨不随云堕亲侧。

云可望,不可攀,但愿亲寿如南山,又如长江东注之波澜。

富贵有时来,难驻惟朱颜,亲年无恙百事閒。

劝云一卮,祝云南飞。

向我高堂前,荫我椿树萱花枝。

无使秋霜容易凋华滋,游子西风江上归。

(0)

宿摄山栖霞寺三首·其一

寒林日暮息车徒,却得南朝最胜区。

廿载不登禅子榻,一宵权作佛家奴。

齐梁寂寞名犹是,儒释纷纭念已无。

最是宦心能败道,羞将束带问衣珠。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