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过(bù guò)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程度、条件、程度等不超过某个限度,不过分,只是,仅仅。
出自(chū zì)的意思:出自表示某事物或某人的来源或出处。
当门(dāng mén)的意思:指在门前担任门卫的人员,也用于比喻担任某种职责或承担某种责任。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隔岸(gé àn)的意思:指两岸之间有一定距离,比喻关系疏远、隔膜。
佳境(jiā jìng)的意思:指美好的境地或环境。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茅堂(máo táng)的意思:茅堂指的是简陋的茅草房,用来比喻贫苦人家的住所。
樵苏(qiáo sū)的意思:樵苏是指在山林中劳作的人,比喻勤劳努力的人。
人乐(rén lè)的意思:指人们欢乐、快乐的样子。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行吟(xíng yín)的意思:指背诵或吟诵诗文时行走徘徊的样子。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远近(yuǎn jìn)的意思:指距离远近,泛指任何地点、范围、时间的远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首句“林下茅堂傍水堤”,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座茅屋静立于茂密树林与蜿蜒水道之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半村佳境足堪题”一句,既是对前句景象的赞美,也暗示了此处风景之优美,足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一帘山色当门断,几树莺声隔岸啼”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山色透过窗帘映入眼帘,仿佛与室内空间相接,而远处的鸟鸣则在河对岸回荡,增添了听觉上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囲犊暮归分远近,樵苏晓出自东西”描绘了日落时分和清晨的日常景象。牛群在牧童的引领下缓缓归来,显示出乡村生活的和谐与秩序;而早起的樵夫和打柴的人则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走出,展现了劳作的辛勤与生活的忙碌。
最后,“幽人乐此多清趣,几度行吟不过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这里的“幽人”不仅指诗人自己,也象征着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人们。诗人多次漫步于溪边,享受着这份清雅的乐趣,体现了对简单而纯净生活的深深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流畅的韵律,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以及其中蕴含的深邃情感和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湖书院为吴献臣都宪赋
东湖烟水空复空,乃在武昌之西、嘉鱼之东。
气吞长江捲七泽,闻有至人昔年隐居渔钓于其中。
迩来一百四十载,九疑联绵竟谁在。
岂知苍梧万里云,山中亦有东湖俨相待。
浔江漓江左右流,落霞孤䳱长悠悠。
閒来朅登大云岭,霜露郁郁愁松楸。
主人自是身许国,到此谁能忘首丘。
此亦一东湖,彼亦一东湖,乾坤万里云飞孤。
愿君慷慨终许国,致君尧舜始作范蠡扁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