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济川杭上人还京·其二》
《赠济川杭上人还京·其二》全文
明 / 倪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庭松偃翠月如银,一锡南飞邈莫亲。

芒屩正侵边地雪,衲衣不染塞垣尘。

道传乾竺机缘息,诗拟汤休句法新。

回首居庸暮云隔,天涯谁念未归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边地(biān dì)的意思:边远地区;偏僻地方

归人(guī rén)的意思:指回归故乡或回归原来的状态。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居庸(jū yōng)的意思:居住在庸城,指人居住在偏远的地方。

机缘(jī yuán)的意思:指机会和缘分。机缘是指因缘际会的机会,缘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句法(jù fǎ)的意思:指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芒屩(máng juē)的意思:形容人的行走迟缓或腿脚不灵活。

衲衣(nà yī)的意思:指僧人穿的衲衣。比喻清贫无聊的生活。

乾竺(qián zhú)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干燥、枯竭。

塞垣(sāi yuán)的意思:指边塞的城垣,比喻国家边疆的防线或边境线。

天涯(tiān yá)的意思:指天边,引申为指遥远的地方或极远的地方。

鉴赏

这首明代倪谦的诗《赠济川杭上人还京(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庭松偃翠月如银”,以庭中挺立的松树和明亮如银的月光,营造出清冷而静谧的夜色,展现了禅寺的幽深与寂静。次句“一锡南飞邈莫亲”,通过僧人手持锡杖向南离去,表达了离别时的疏远与不舍。

第三句“芒屩正侵边地雪”,进一步描绘了僧人行走在边地,雪花覆盖了他的草鞋,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第四句“衲衣不染塞垣尘”,则写出僧人的朴素与心境的洁净,即使身处战乱之地,也保持着内心的清净。

第五句“道传乾竺机缘息”,暗指僧人传播佛法的使命暂停,可能暗示着某种生活或修行的转折。第六句“诗拟汤休句法新”,则赞美了济川杭上人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如同唐代诗人汤显祖般新颖别致。

最后一句“回首居庸暮云隔,天涯谁念未归人”,以居庸关的遥远和傍晚的云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自己孤独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归京的场景,寓言了人生的离别与修行的坚韧,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

作者介绍
倪谦

倪谦
朝代:明

倪谦(1415年~1479年),字克让,号静存,南直隶应天府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授编修,曾出使朝鲜。天顺初,累迁至学士,侍太子于春宫。后主顺天乡试,因黜权贵之子,被构罪戍边。成化初复职,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僖。天资聪颖,记忆力特强,有《朝鲜纪事》、《辽海编》、《倪文僖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江上

江上水正平,日照西江口。

远树一尺长,岸润风吹柳。

(0)

先翁捐世姑氏继没哀挽

自昔诸孤仰母慈,萱花零落最堪悲。

衣中忍看缝时线,机上空馀断后丝。

千载松楸嗟已老,九原霜露不胜思。

悬知几度伤心处,正是乌啼月落时。

(0)

发皋亭

晓发凌苍苔,徘徊谷中步。

松门磬已微,空翠惊相顾。

涧声杂幽禽,岩花落深树。

孤怀当何如,复此春向暮。

(0)

登铜官山无畏庵作

铜官鞠为草,孰识此岭下。

松似天目移,山如巨然画。

猛虎户外睡,古月泉上挂。

遐想无畏师,此中住持罢。

外人不曾闻,前僧后僧话。

应是古道场,同门不同舍。

(0)

同诸开士过天界南庵分赋

乳石幽人径,深林道者家。

海棠开遍叶,山药未生芽。

云薄如春服,僧多似晚鸦。

竹中烟一缕,趺坐寂无哗。

(0)

山居诗·其五

天中明月照芦扉,溪上凉风生葛衣。

倚树呼猿向溪立,纷纷松叶杖头飞。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