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挂林高,溪行屡著篙。
何能永谢去,自学小舟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黎明时分在林间溪流中早行的情景。"落月挂林高",寥寥几字便勾勒出一幅月挂梢头、夜色尚浓的静谧画面。诗人轻拨篙杆,"溪行屡著篙",动作轻柔,生怕打破这份宁静。
"不令惊水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不愿因自己的行踪打扰到溪流中的生物。"频觉送鸡号"则通过听到鸡鸣声,暗示天已渐明,时间的流逝。
诗人感慨道:"此趋今成熟,吾生毋乃劳",意指经过早起的辛勤努力,生活逐渐趋向成熟,但同时也感叹人生的劳碌。最后,他以"何能永谢去,自学小舟操"收尾,表达了对无法永远摆脱生活的忧虑,只能继续学习和适应生活节奏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早行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生活的体验,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天幕沉沉淑气温,雨丝轻软坠云根。
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寂寞画楼和梦锁,依微芳树过人昏。
堂虚座密珠帘下,试问淳于醉几樽。
得罪身去国,犯寒挽孤舟。
亲友祭我去,乃独与子游。
子实饱文义,辞闽入中州。
气劲耻苟合,半岁为我留。
我穷不相弃,同载适宛丘。
在困见人情,此意不可酬。
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