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过 丹 峰 庵 宋 /刘 子 翚 杖 策 到 丹 峰 ,开 轩 对 绿 丛 。禅 心 清 似 水 ,客 鬓 乱 如 蓬 。鼓 有 谯 门 日 ,莺 花 上 巳 风 。逢 人 相 借 问 ,何 地 隐 庞 翁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地隐(dì yǐn)的意思:隐藏在地下,不露面。
鼓角(gǔ jiǎo)的意思:指吹鼓吹角,表示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开轩(kāi xuān)的意思:开放窗户,指心胸开阔,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或意见。
客鬓(kè bìn)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黑而长,像客人一样整齐。
谯门(qiáo mén)的意思:指官场的门户,也指官场。
人相(rén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面相。
上巳(shàng sì)的意思:上巳是一个汉字成语,意思是指在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
莺花(yīng huā)的意思:莺花是指杨柳和桃花,也用来形容美丽的花朵。
杖策(zhàng cè)的意思:指用手杖敲打马儿,以激励其快速前进。比喻用各种手段鼓励、督促他人努力进取。
- 注释
- 杖策:拄着拐杖。
丹峰:红色的山峰。
开轩:推开窗户。
绿丛:翠绿的丛林。
禅心:禅师的心境。
清似水:清澈如水。
客鬓:客人的白发。
乱如蓬:纷乱如草蓬。
鼓角:鼓角声。
谯门:城门。
日:每天。
莺花:花香鸟语。
上巳风:上巳节的春风。
逢人:遇到行人。
相借问:互相询问。
何地:何处。
庞翁:庞翁,这里指隐士。
- 翻译
- 拄着拐杖来到红色的山峰,推开窗户面对翠绿的丛林。
禅师的心境清澈如水,客人的白发纷乱如草蓬。
每天都能听到城门上的鼓角声,上巳节时花香鸟语的春风。
遇到行人互相询问,何处能寻得像庞翁那样的隐士之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漫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禅意。
"杖策到丹峰,开轩对绿丛" 中,“杖策”指的是手持拐杖,“开轩”则是指推开车轮,这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步行或乘坐小车至丹峰之景。绿丛间的“开轩”,既是动作上的写实,也暗示了一种向自然深处探幽的意境。
"禅心清似水,客鬓乱如蓬" 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里的“禅心”指的是一种宁静、纯净的心灵状态,而“清似水”则是比喻这种心境之清澈;“客鬓乱如蓬”中,“客鬓”可能指旅途中的诗人,头发因风而凌乱,如同野外的蓬草一般,这种形象化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生动与自然。
"鼓角谯门日,莺花上巳风" 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庵院所听见的声音。古代寺庙常有击鼓和吹角的情景,这里“谯”字形象地传达出了声音的远扬与清晰。而“莺歌”则是指黄莺鸟鸣叫,结合“上巳风”,表现了春日里的生机与活力。
"逢人相借问,何地隐庞翁" 中,“逢人”即遇到人,而“相借问”则是询问对方。此处诗人通过与他人的交谈,寻求关于何处有适合隐居的庵院,这不仅是在寻找一个具体的地方,更是表达了对一种生活状态或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行走、观察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宁静与自我修养的心灵旅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