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谷 帘 水 宋 /王 禹 偁 泻 从 千 仞 石 ,寄 逐 九 江 船 。迢 递 康 王 谷 ,尘 埃 陆 羽 篇 。何 当 结 茅 屋 ,长 在 水 帘 前 。
- 翻译
- 瀑布从千仞高的岩石倾泻而下,随着江流追逐九江的船只。
遥远的康王谷中,尘埃中仿佛有陆羽的茶经篇章。
何时能在这里建一座茅草屋,长久地坐落在水帘之前。
- 注释
- 千仞:形容极高,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七八尺。
九江:泛指长江及其支流,古时分九段,故称。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这里指山谷深邃。
康王谷: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个具体的地名,也可能象征隐逸之地。
陆羽篇:陆羽是唐朝著名的茶圣,这里可能指的是他的《茶经》。
茅屋:简陋的草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水帘:形容瀑布或流水如帘幕般悬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水流自高而下,与顺流而下的舟船相随,给人一种自然万物皆可为我所用的超然之感。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中的“迢递”一词描写了山谷的曲折和深远,以及诗人心境的深邃。"康王谷"常作为隐逸之地的代名词,而"陆羽篇"则指的是唐代诗人陆游的诗作,表明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阅读前人的诗篇,感受着文化的洗礼和心灵的滋润。
最后两句“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结茅屋"是指修建草屋,隐居自然之中;"水帘"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隔绝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山谷、流水、舟船以及书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共同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惜黄花慢·粉靥金裳
粉靥金裳。
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
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
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
殢醉乡。
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
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
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
最断肠。
夜深怨蝶飞狂。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送客吴皋。
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
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
怅断魂送远,九辨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翦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
怨鸿料过南谯。
醉蓬莱·望碧天书断
望碧天书断,宝枕香留,泪痕盈袖。
谁识秋娘,比行云纤瘦。
象尺熏炉,翠针金缕,记倚床同绣。
月?
琼梳,冰销粉汗,南花熏透。
尽是当时,少年清梦,臂约痕深,帕绡红皱。
凭鹊传音,恨语多轻漏。
润玉留情,沈郎无奈,向柳阴期候。
数曲催阑,双铺深掩,风环鸣兽。
喜迁莺·烟空白鹭
烟空白鹭。
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
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
万顷素云遮断,十二红帘钩处。
黯愁远,向虹腰,时送斜阳凝伫。
轻许。
孤梦到,海上玑宫,玉冷深窗户。
遥指人间,隔江烟火,漠漠水葓摇暮。
看葺断矶残钓,替却珠歌雪舞。
吟未了,去匆匆,清晓一阑烟雨。
喜迁莺·凡尘流水
凡尘流水。
正春在、绛阙瑶阶十二。
暖日明霞,天香盘锦,低映晓光梳洗。
故苑浣花沈恨,化作妖红斜紫。
困无力,倚阑干,还倩东风扶起。
公子。
留意处,罗盖牙签,一一花名字。
小扇翻歌,密围留客,云叶翠温罗绮。
艳波紫金杯重,人倚妆台微醉。
夜和露,翦残枝,点点花心清泪。
喜迁莺·冬分人别
冬分人别。
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
雁影秋空,蝶情春荡,几处路穷车绝。
把酒共温寒夜,倚绣添慵时节。
又底事,对愁云江国,离心还折。
吴越。
重会面,点检旧吟,同看灯花结。
儿女相思,年华轻送,邻户断箫声噎。
待移杖藜雪后,犹怯蓬莱寒阔。
最起晚,任鸦林催晓,梅窗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