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蚕桑(cán sāng)的意思:指养蚕、种桑,用来比喻艰苦努力,勤勉耐劳。
柴望(chái wàng)的意思:指对现状不满,渴望改变或追求更好的境况。
驰道(chí dào)的意思:形容车马奔驰行驶的宽阔道路。
传呼(chuán hū)的意思:传呼是指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消息,类似于现代的传真或短信。它强调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
登封(dēng fēng)的意思:指封建时代官员到达任职地点后,上报到朝廷,表示正式就任。
定制(dìng zhì)的意思:指按照特定要求进行设计、制作或安排。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鼓角(gǔ jiǎo)的意思:指吹鼓吹角,表示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画阁(huà gé)的意思:指虚构的美丽宫阙,比喻空幻、虚妄的事物。
郊庙(jiāo miào)的意思:指古代在城市周边地区修建的祭祀神庙。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漏声(lòu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泄露出去,不能保守秘密或隐瞒真相。
神帛(shén bó)的意思:指神灵和神像。
晓漏(xiǎo lòu)的意思:指黎明时分漏下的一点光亮,比喻希望的曙光或希望即将实现。
虚名(xū míng)的意思:指空有名声而无实际才能或成就。
严周(yán zhōu)的意思:形容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不放松,不马虎。
迎神(yíng shén)的意思:迎接神灵的到来,表示恭敬、敬畏和虔诚。
拥护(yōng hù)的意思:支持、赞成、拥护
周定(zhōu dìng)的意思:周密地安排,精确地确定。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伦的《送制帛》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制作祭祀用帛的场景,以及对这一仪式的深刻思考。
首句“画阁犹催晓漏声”,以“画阁”点明地点,即华丽的宫殿,而“晓漏声”则暗示时间,清晨之时分。此句通过晨钟暮鼓的交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开始的重要仪式。
接着,“共迎神帛出留京”一句,点明了活动的核心——迎接神帛。神帛在古代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象征着神灵的降临与庇佑。这一行为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仪式的重视。
“宫云拥护旌旗转,驰道传呼鼓角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仪式的壮观场面。宫云围绕,旌旗飘扬,驰道上传来阵阵呼号与鼓角之声,整个场景充满了神圣与威严的气息。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仪式的规模宏大,也暗示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郊庙本严周定制,登封非为汉虚名”两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尊重与推崇。郊庙之礼是周朝以来的传统,而登封则是汉代的盛举,这两者都体现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国家的尊崇。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并非仅为表面的虚名。
最后,“因思柴望精禋地,犹有蚕桑赋未轻”一句,诗人由眼前的仪式联想到古代的祭天仪式,如柴望、禋祀等,这些仪式不仅关乎神灵的敬拜,还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在进行如此庄严仪式的同时,是否仍应关注民生,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综上所述,周伦的《送制帛》诗通过对古代宫廷祭祀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与诸子夜话,悼佑曾以宁
尔我心相许。喜年来、团圞里社,夜分常聚。
生世不谐逢歉岁,又恐饥驱人去。
飘泊在、异乡村坞。
已矣身名拚灭没,纵飞腾、仆已伤迟暮。
总话到,销魂处。一杯相劝休相拒。
算生年、真能满百,也知有数。
况是彭殇难预料,几个亲朋无故。
宗吴辈、顿成今古。
欲觅孤坟何处是,怅荒原、草满无从顾。
正萧瑟,秋风度。
入创阁
剑门倚天汉,石势俨城郭。
连峰攒雉堞,千朵芙蓉锷。
绵延忽中断,巧匠不能凿。
自古用一夫,万命系孤阁。
峨峨障三川,欲度愁雕鹗。
造物罄奇诡,英雄就羁络。
我心恋乡关,赴险忘其恶。
如将起沉疴,必投瞑眩药。
频年阅万里,何日息腰脚。
故国与故都,望之畅然乐。
况逢明盛世,大道通羌笮。
瀚海犹堂隍,兹山直帘幕。
长吟对关吏,笑傲指林壑。
西行故旧多,飞鸟渐有托。
归途老马识,所向亦踊跃。
三复杜陵诗,此笔竟难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