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夷道中二首·其二》
《平夷道中二首·其二》全文
金 / 王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归思来日日添,拟将馀恨寄江淹。

东华久厌踏红软,北牖思负黑甜。

世路穷通端是梦,人情寒热动如痁。

儿曹纵有英雄手,第恐英雄未及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牖(běi yǒu)的意思:指居室里面最北边的窗户。比喻人退隐幕后,不再出任重要职务。

第恐(dì kǒng)的意思:极其恐惧,非常害怕

东华(dōng huá)的意思:东方的光芒

归思(guī sī)的意思:回想;思念;怀念

寒热(hán rè)的意思:形容寒冷和炎热两种极端的温度。

来日(lái rì)的意思:将来的某一天,未来的日子

穷通(qióng tōng)的意思:指从贫穷到富裕或困难到顺利的转变。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世路(shì lù)的意思:指人生道路、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思秋(sī qiū)的意思:思念秋天,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思念之情。

思负(sī fù)的意思:感到愧疚或内疚,思念着对他人的亏欠。

踏红(tà hóng)的意思:指踩着红地毯,表示受到隆重接待或庆祝。

未及(wèi jí)的意思:未能达到或比不上

英雄(yīng xió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有才干的人。

鉴赏

这首诗《平夷道中二首(其二)》由金末元初的诗人王寂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归乡之情的深切渴望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句“归思秋来日日添”,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随季节更迭而日益加深的主题。秋天,本就蕴含着离别与思念的意味,诗人的情感在这一时节愈发浓烈,每日都增添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着,“拟将馀恨寄江淹”一句,借用了南朝文学家江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试图将自己的遗憾寄托于文字之中,通过创作来排遣内心的忧愁。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逃避现实的渴望。

“东华久厌踏红软,北牖常思负黑甜。”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在繁华之地的厌倦与现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厌倦了东华(可能指繁华都市或官场)的浮华生活,常常怀念在北牖(窗户)下享受宁静时光的日子,这反映了他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世路穷通端是梦,人情寒热动如痁。”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人生的起伏变化就像梦境一样虚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如同疟疾般时冷时热,难以捉摸。这种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儿曹纵有英雄手,第恐英雄未及髯。”诗人以一种戏谑而又略带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后辈的期望与担忧。他认为即使儿孙们拥有卓越的才能(英雄手),但最终可能无法达到自己(髯)的高度,暗含了对传承与超越的思考,以及对自身成就的自豪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对世事的洞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是一首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佳作。

作者介绍

王寂
朝代:南北朝

猜你喜欢

挽潘德夫左司·其一

家声高内史,国望凛冰翁。

生长圣门学,周旋前辈风。

人才须用旧,士论雅期公。

不见朝宣室,秋山閟一宫。

(0)

挽李中甫使君·其一

赫赫中兴佐,英风想大门。

得交人物懿,喜见典刑存。

拱立严诸父,躬行表后昆。

世家今万石,一代合推尊。

(0)

和简叔

乳燕鸣鸠恼醉眠,起临芳草思芊绵。

花残柳暗春归日,云薄风轻雨后天。

酒户已缘愁顿减,诗坛宁复勇争先。

只因归老渔樵舍,不梦佳人玳瑁筵。

(0)

读通鉴杂兴·其三

清浊无心陈仲弓,圆机聊救汉诸公。

末流不料儿孙误,千古黄初佐命功。

(0)

选冠子·其二

风约晴云,花乾宿露,帘幕万家清晓。

青帘赛酒,小坞藏春,冶叶艳枝相照。

羊驾小车,笑逐游人,远迷芳草。

更红英飞舞,绣茵连接,雾台烟沼。

年少日、细马戎鞯,红靴玉带,同指软尘西笑。

珍珠戏掷,彩笔搜奇,不觉暮春莺老。

谁见这回,霜点髯衰,事萦怀抱。

诉一春心事,燕子周遮来了。

(0)

思佳客·其一

江上何人一笛横。倚楼吹得月华生。

寒风堕指倾三弄,小市收灯欲二更。

持蟹股,破霜橙。玉人水调品秦筝。

细看桃李春时面,共尽玻璃酒一觥。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