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喜 照 密 闲 实 四 上 人 见 过 唐 /白 居 易 紫 袍 朝 士 白 髯 翁 ,与 俗 乖 疏 与 道 通 。官 秩 三 回 分 洛 下 ,交 游 一 半 在 僧 中 。臭 帑 世 界 终 须 出 ,香 火 因 缘 久 愿 同 。斋 后 将 何 充 供 养 ,西 轩 泉 石 北 窗 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士(cháo shì)的意思:指朝廷中的官员或士人。
供养(gōng yǎng)的意思:供养指提供生活、食物、财物等物质上的供给,养育和抚养。
乖疏(guāi shū)的意思: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不亲近。
官秩(guān zhì)的意思:指官职的级别和地位。
交游(jiāo yóu)的意思:指与人交往、结交朋友。
洛下(luò xià)的意思:指洛阳城下,泛指离家远行或离开故乡,也可以表示离别或别离之情。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世界(shì jiè)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无人能敌。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一半(yī bàn)的意思:指数量或程度的一半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紫袍(zǐ páo)的意思:指皇帝的服装,也借指帝王的尊贵地位。
香火因缘(xiāng huǒ yīn yuán)的意思:指寺庙的香火兴旺与否取决于因缘,比喻事物的兴衰和人的得失都有一定的因缘。
- 注释
- 紫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这里指代朝士(朝廷官员)。
朝士:朝廷官员。
白髯翁:形容年老的长者。
与俗乖疏:与世俗的人际关系疏远。
与道通:与道德或道义相通。
官秩:官职的等级。
洛下:洛阳,古都之一。
交游:交往的朋友。
僧中:指僧侣之中。
臭帤世界:臭帤,即臭气,这里借指世俗的纷扰。
香火因缘:佛教用语,指与寺庙或佛法的缘分。
久愿同:长久以来的愿望相同。
斋后:斋戒之后。
供养:佛教用语,指供奉、祭祀。
西轩:指居所的西边。
泉石:清澈的泉水和石头,象征自然之美。
北窗风:北窗吹来的风,寓意清幽凉爽的环境。
- 翻译
- 身着紫色官袍的老者,胡须斑白,他与世俗疏离却与道义相通。
三次任职都在洛阳,一半的朋友都是僧侣。
在这纷扰的世界终究要离去,长久以来期望与佛门有缘。
斋戒后以什么来供养呢?唯有西轩的泉石和北窗的清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之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开篇“紫袍朝士白髯翁,与俗乖疏与道通”两句,刻画出一位官至高位却已经年迈的老者,他的白发象征着年龄和智慧,同时他的心灵与世俗隔绝而与道德相通,表明他已超脱尘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官秩三回分洛下,交游一半在僧中”两句,则透露了这位老者曾经历过三级官职的变迁,并在仕途上停留了一段时间。他的交游中有一半是与佛门之人,这表明他对佛教有深厚的兴趣和理解。
“臭帷世界终须出,香火因缘久愿同”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老者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这里的“臭帷”指的是污浊的人间,而“香火”则是佛教中的香火,象征着清净与信仰。他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与那些因缘相连之人共同享受清净和安宁。
最后,“斋后将何充供养,西轩泉石北窗风”两句,描绘了老者在佛法修行后的平静生活。他可能会用斋食来供养自己的身体,而他的心灵则沉浸于自然之美——西边的车辇声、泉水和石头,再加上北窗的清风,这些都是他内心宁静的写照。
这首诗通过对老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道德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趋势,即部分士人对于佛教和道教的信仰,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与内心平静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庚申十二月二十一日西和州健步持子布书报已取安康襄阳路将至九江矣悲喜交怀作长句二首·其一
吴蜀相望万里程,征鞍忽报近湓城。
角巾已入三更梦,老眼先增十倍明。
告至遍为亲旧问,劳还深愧里闾情。
追思二纪睽离事,憙极翻成涕泗横。
小圃五咏·其二地黄
地黄饷老马,可使光鉴人。
吾闻乐天语,喻马施之身。
我衰正伏枥,垂耳气不振。
移栽附沃壤,蕃茂争新春。
沉水得稚根,重汤养陈薪。
投以东阿清,和以北海醇。
崖蜜助甘冷,山姜发芳辛。
融为寒食饧,咽作瑞露珍。
丹田自宿火,渴肺还生津。
愿饷内热子,一洗胸中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