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宛归鲁泰山祊,因以名河出大筐。
《度祊河》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祊河渡口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河水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先,“郑宛归鲁泰山祊”,开篇即点明地点,描述了从郑地经过宛地,最终抵达鲁国泰山祊的情景,既交代了地理背景,也暗示了历史的连贯性和文化的传承。
接着,“因以名河出大筐”,巧妙地将祊河的名称与大筐联系起来,通过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流的形态,也赋予了河流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象,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
“清浚合流波益浩”,进一步描绘了祊河的清澈与宽广,水流汇聚,波涛汹涌,展现出河水的动态美和力量感。这里的“清浚”二字,既指河水的清澈,也暗含着治理、疏通之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最后,“万松如在水中央”,以“万松”作为陪衬,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增添了诗境的静谧与深远。松树挺拔于水中,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与河水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祊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白菊
虽被风霜竞欲催,皎然颜色不低摧。
已疑素手能妆出,又似金钱未染来。
香散自宜飘渌酒,叶交仍得荫香苔。
寻思闭户中宵见,应认寒窗雪一堆。
春日途中寄故园所亲
客路度年华,故园云未返。
悠悠去源水,日日只有远。
始叹秋叶零,又看春草晚。
寄书南飞鸿,相忆剧乡县。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
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飖。
浪凫惊亦双,蓬客将谁僚。
别饮孤易醒,离忧壮难销。
文清虽无敌,儒贵不敢骄。
江吏捧紫泥,海旗剪红蕉。
分明太守礼,跨蹑毗陵桥。
伊洛去未回,遐瞩空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