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听边鸿》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赋 得 听 边 鸿 唐 /白 居 易 惊 风 吹 起 塞 鸿 群 ,半 拂 平 沙 半 入 云 。为 问 昭 君 月 下 听 ,何 如 苏 武 雪 中 闻 ?
- 注释
- 惊风:突然刮起的大风。
塞鸿:边塞的大雁,常用来象征边疆的景象。
平沙:平坦的沙漠。
昭君:古代美女王昭君,曾被送往匈奴和亲。
月下听:在月光下倾听。
苏武:西汉时期的使节,曾在北海牧羊多年。
雪中闻:在雪地中听到的声音。
- 翻译
- 猛烈的风刮起,大雁群惊飞,一半在拂过沙滩,一半直冲云霄。
试问王昭君在月光下听到这风声,与苏武在雪中听到的又如何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通过对比昭君和苏武两个典故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守卫者的孤独。诗人以惊人的笔力捕捉了塞鸿群起舞的壮观场景,平沙与云海相接,营造出一种动荡而广阔的视觉效果。
“为问昭君月下听”一句,引出了汉代王昌龄的爱情悲剧,昭君被迫远嫁胡地,与其夫君在异国他乡依然对故土保持深情。诗人借此提醒读者,即便是在月光下的宁静时刻,也难以摆脱对家园的思念。
接着,“何如苏武雪中闻”一句,则是对西汉苏武坚守节操、在大漠孤独度过十九年岁月的赞颂。即使在严寒的雪地里,苏武也能听到边塞上的鸿雁声响,他的心灵因此而得到慰藉。
诗中通过对这两个历史人物形象的提炼,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坚守职责、不忘故土的情感共鸣,以及对他们孤独与忠诚的深刻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辽阔,是一篇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嵇绍似康(并引)?一作戏作贾梁道诗?
.王凌谓贾充曰:“汝非贾梁道之子耶?
乃欲以国与人。
”由此观之,梁道之忠于魏也久矣。
司马景王既执凌而归,过梁道庙,凌大呼曰:“我亦大魏之忠臣也。
”及司马景王病,见凌与梁道守而杀之。
二人者,可谓忠义之至,精贯于幽明矣,然梁道之灵,独不能已其子充之奸,至使首发成济之事,此又理之不可晓者也。
故予戏作小诗云。
嵇绍似康为有子,郗超叛鉴是无孙。
如今更恨贾梁道,不杀公闾杀子元。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
送柳宜归?此诗为黄庭坚作?
折脚铛边煨淡粥,曲枝桑下饮离杯。
书生不是南迁客,魑魅惊人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