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隔楚云,问不接鸿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周 堂 长 归 慈 溪 寄 何 赞 府 宋 /沈 说 慈 溪 隔 楚 云 ,问 不 接 鸿 鳞 。因 送 还 乡 客 ,重 怀 佐 邑 人 。海 明 看 出 日 ,山 晚 倦 行 春 。料 得 双 松 下 ,吟 成 瘦 鹤 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日(chū rì)的意思:指人出门、离开家乡或离开原来的地方。
鹤身(hè shēn)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材高挑瘦长,像鹤一样优雅。
鸿鳞(hóng lín)的意思:形容众多的优秀人才或出色的事物。
还乡(huán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故乡。
看出(kàn chū)的意思:通过观察、辨别等方式,察觉到事物的真相或隐藏的特点。
料得(liào de)的意思:预料得到,事先能够预测到。
瘦鹤(shòu hè)的意思:形容人瘦得像鹤一样。
送还(sòng hái)的意思:归还、退还。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乡客(xiāng kè)的意思:指来自乡下的客人,也指在外地的乡亲。
行春(xíng chūn)的意思:指春天到来时,行走在田野间,欣赏春天的景色。
邑人(yì rén)的意思:指乡里的人,也可指乡下人、土人。
重怀(zhòng huái)的意思:怀念、思念、想念
- 翻译
- 慈溪被楚地的云雾阻隔,无法与远方亲友书信往来。
我为了送别归乡的客人,心中又想起了辅佐邑民的日子。
海面明亮,太阳初升,山色渐暗,春天的行旅也显得疲惫。
料想在那两棵松树下,我会如同瘦鹤般吟诗作赋。
- 注释
- 慈溪:地名,指慈溪这个地方。
楚云:楚地的云,泛指远方。
鸿鳞:大雁的羽毛,这里比喻书信。
送还乡客:送别即将回家的客人。
佐邑人:辅佐邑民,指在当地任职。
海明:海面明亮。
看出日:太阳升起。
倦行春:对春天的旅行感到疲倦。
瘦鹤身:形容诗人自己如瘦削的鹤一般。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说所作,名为《送周堂长归慈溪寄何赞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的情绪。
“慈溪隔楚云,问不接鸿鳞。”慈溪指的是江苏省慈溪县,这里用来形容一片宁静的自然风光。楚云则是远方的云,也象征着遥远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相隔遥远,但心灵上的沟通却是如此紧密。
“因送还乡客,重怀佐邑人。”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乡客指的是归乡的人,而佐邑人则是与诗人同在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的人们。
“海明看出日,山晚倦行春。”这里描绘了一幅春天景色中的动人情怀的画面。海明可能指的是海边的地方,看出日意味着春日渐长,而山晚则透露出一丝疲惫感,表现了诗人在送别中内心的复杂情感。
“料得双松下,吟成瘦鹤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志趣和淡泊名利。双松下可能是指诗人常去之处,而吟成瘦鹤身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通过吟咏诗词来寄托自己的精神状态,瘦鹤形象给人以清高脱俗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五首·其五春日赋示杨生子掞
长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塞。
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
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
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
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
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冉溪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