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通州浮桥即景杂咏·其二》全文
- 鉴赏
此诗描绘了通州浮桥畔的春日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汀洲、蒲草、岸边的香草在烟光中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仲月,即农历二月,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之时,诗人捕捉到这美好时节的景象,以“融怡”二字,传达出一种和煦、愉悦的氛围。诗中的“百昌”不仅指众多的生物,也象征着大自然的蓬勃生命力。
“依旧廿年寒食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后,诗人提到二十年前的寒食节情景,似乎是在追忆往昔,或是感慨时光流转。通过“吟髭赢较几茎长”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通过对比自己鬓发的增加,来隐喻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迎翠楼自赋
江山诗兴动,宇宙画图开。
风捲软红去,云迎霏翠来。
行藏老身矣,临眺意悠哉。
倚遍栏杆曲,残阳入酒杯。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其二
建鼓求亡子,初昧学所之。
除去日月多,及此岁未迟。
满国和巴人,若士谁与知。
平陆不推舟,客行当来兹。
定居厌屋庐,风雨劳所思。
执鞭慕昔人,孰与并此时。
破裘不御冬,要假完腋裨。
危言则来诟,慎密又逢讥。
成德尚如是,薄志安能期。
收声复藏热,雷火忽然微。
开口且复欢,是事置勿推。
闭眼可内视,独复不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