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诵得科灯判,莫向膏脂上取明。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暗中(àn zhōng)的意思:暗中指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某种行动或活动。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承平(ché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或地区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
成行(chéng háng)的意思:指事物按照既定的规则、顺序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东家(dōng jiɑ)的意思:指招待客人的主人,也泛指提供食宿或工作的人。
风情(fēng qíng)的意思:指人的性格、行为举止等所表现出的特点和风度。
膏脂(gāo zhī)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皮肤光滑细腻。
高张(gāo zhāng)的意思:形容紧张、充满压力和焦虑。
挥泪(huī lèi)的意思:流泪挥手的意思,形容离别时伤感、痛苦。
佳人(jiā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见风(jià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善于观察,能够灵活应对变化的情况。
老东(lǎo dōng)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书记(shū ji)的意思:指书写文件或记录事务的人。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一老(yī lǎo)的意思:指一个人年纪很大,年老体弱。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老东家(lǎo dōng jiā)的意思:指被人雇佣或承包的工作单位或个人,也可以指原来工作或生活的地方。
- 翻译
- 月光下美女们身着翠绿衣裳成群结队,热闹地围着大碗起舞。
想象杜书记那风流倜傥的模样,他在暗中默默流泪,怀念着钱塘的时光。
年迈的东家呼唤无人应答,那时他官运亨通,生活安逸。
谁能吟诵出科举考试时的判决文辞,不要在珍贵的油灯上寻找光明。
- 注释
- 佳人:美女。
月下:月光下。
翠:绿色。
成行:成群结队。
风情:风流倜傥。
杜书记:杜某,可能指有文采的官员。
忆:怀念。
东家:主人。
不应:无人回应。
膴仕:显赫的官职。
承平:太平时期。
科灯判:科举考试时的判决文章。
膏脂:珍贵的油脂,代指油灯。
取明:寻找光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余谦一所作,名为《次韵胡竹庄元夕》。诗中通过描绘月下佳人的舞蹈场景,以及对往昔风流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佳人月下翠成行"一句,设定了一种清新脱俗的舞蹈画面。"团铺高张碗舞忙"则具体描绘了舞蹈中的热闹场景,通过对舞蹈布置和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想见风情杜书记,暗中挥泪忆钱塘"表达了词人心中的怀旧之情。这里的“杜书记”指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其“风情”可能是指其在政坛上的才干和为人处事的风度。对其的追思,不仅体现了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也反映出词人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一老东家唤不应, 当年膴仕正承平"则通过对“一老东家”的呼唤无响,以及对过去政治生涯的回忆,强化了诗中怀旧的情绪。这里的“东家”可能是指某位尊长或故人,而“当年膴仕正承平”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和平年代的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何人诵得科灯判,莫向膏脂上取明"通过提及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科灯判,以及对其它不恰当获取智慧途径的否定,强调了词人对于知识和才华应如何正直追求的态度。这里既有对学问真谛的尊重,也表现出词人个人对于学术与道德的严肃立场。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过去时光和人物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知识追求的严谨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薄倖.韩景图话女郎絮絮题壁事,为填此词
谢家人杳,讶壁上、香名谁扫。
记细语、一星星絮,小立夕阳魂悄。
恁因缘、剩粉零烟,年年留伴花风袅。
早千叠柔肠,十分痴梦,锁断画廊春晓。
重唤起杨枝恨,想白傅、清歌多少。
怅红情绿意,闲悰无分,鬓丝几日吹残了。
湖山缥缈。便同心、结就西陵,何处逢苏小。
愁他归路,一碧芳塘萍绕。
南浦.帆影
风正挂蒲高,认中流、片影参差来去。
半幅淡相随,澄晖里,划破几重烟树。
回挝棙柁,沙湾绿转痕斜露。
鸥倚鹭翘浑未醒,已过芦埼荻浦。
软波帖帖轻移,渐微茫远逐,闲云飞渡。
残照欲低时,江楼畔、应有消魂人数。
离情无据,一痕摇曳留难住。
霞敛遥山,奁翠暝飏,入月阴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