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壬戌春校试进士同事者五十五人至戊子岁因阅小录所存者止四人感而有作二首·其一》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零落(líng luò)的意思:形容事物散落、破碎、分散或衰败。
日中(rì zhōng)的意思:指白天的时间,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发展的中间阶段。
三公(sān gōng)的意思:指官员的三个职务,分别是公事、公款、公车,也泛指官员的权力、财物和特权。
十七(shí qī)的意思:指十七岁的年龄,也可以泛指年轻人。
校试(xiào shì)的意思:校试是指对学生进行考试,以检验其知识掌握程度或学习成果。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 翻译
- 在一次考试中选拔众才子,当日有五十五人一同参与。
经历了二十七年的时光流逝,如今只剩下我和少数几位前辈留存。
- 注释
- 校试:考试选拔。
群才:众多有才华的人。
一日中:同一天。
当时:那时。
五十五人:五十多人。
二十七年:二十七年间。
零落:分散或凋零。
尽:全部。
只存:只剩下。
我与二三公:我和少数几位尊贵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参加科举考试与同僚共度时光的场景,通过对比当年五十五人一同赴考到如今仅剩四人的情形,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变化的感慨。诗中“二十七年零落尽,只存我与二三公”两句,生动地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哀愁,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朋友间情谊长存的珍惜之情。
此诗采用白话文体,语言质朴而不失深情。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主题,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友情和时光的珍视,以及面对现实无常时的心境变化。整首诗情感真挚,抒情细腻,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的怀旧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