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其三》
《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其三》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一筇九节添行李,用得人处处尊。

只要山行饱饭,莫将风雪打人门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饱饭(bǎo fàn)的意思:吃饱饭,指满足基本需求。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得人(dé rén)的意思:

◎ 得人 dérén
[choose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right job] 用人得当

人门(rén mén)的意思:指人们,泛指人群。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上山(shàng shān)的意思:指向山上走或攀登山峰,也可引申为追求进步、攀登事业的意愿。

行李(xíng lǐ)的意思:行李指出行时所携带的物品。

只要(zhǐ yào)的意思:只要表示只需满足某一条件,就能达到所要求的目标。

翻译
一根竹杖九节长,当作行囊随身藏。
只要有饭山上走,别让风雪敲门扉。
注释
筇:一种竹杖。
九节:竹子分节,这里指竹杖由多节组成。
行李:行装,随身物品。
尊:敬意,尊重。
上山:登山。
行饱饭:行走时有足够的食物。
打人门:敲打人家的门,比喻打扰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再答静翁并以筇竹一枝赠行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黄庭坚以一种质朴亲切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赠别之情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一筇九节添行李"描绘了赠送的是一根多节的筇竹杖,这在古代旅行中既是实用的行走工具,也是精神寄托。"用得人间处处尊"则寓意着这根竹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重视,象征着友情的珍贵和赠者的高洁情操。

"只要上山行饱饭,莫将风雪打人门"这两句,诗人劝诫友人在旅途中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准备(即“饱饭”),就无需畏惧困难(如“风雪”),不必担心会因为艰难而无处投靠(“打人门”)。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爱和鼓励。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友情的深厚,又寓含了人生的哲理,富有生活智慧。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长相思·其二

月添愁。雨添愁。迸作宵来泪共流。凄迷锦瑟秋。

话从头。思从头。语琐情深不自由。都将彩笔收。

(0)

浣溪沙.南吕宫六调

一曲琴心听隔墙。畅吟回雪浇空廊。

十年身价领群芳。

风景未张消息路,世情相识怨恩忘。

马蹄归去独回殇。

(0)

踏莎行.次周梦庄咏新绿韵即题其词集

意气拿云,生涯泛藻,淮南归梦知多少。

年年别浦送寒潮,秋风一夜苕花老。

瓜井清吟,蔬枰凄调。遗民往事惟君道。

仙才忠厚托灵均,挑灯那赋伤春草。

(0)

高阳台.题缪艺风丈垂虹感旧图,为吊蒋鹿潭作

梁苑樽空,青楼梦觉,褰裳重舣吴船。

想像明珰,湖云祠树如烟。

蓂花吹老松陵路,坠琼箫、一曲婵娟。更情牵。

未稳鸥盟,漫逐萍缘。

江南何处招清些,甚哀时杜老,目断开天。

桥上修岚,年年锁恨眉巅。

图成已换沧桑稿,付遗民、白首相怜。抚尘笺。

唤起吟魂,邻笛悽然。

(0)

蝶恋花·其一和王静安韵

却似无情应有恨。梦里相逢,欲引还相近。

不照菱花知瘦损。搴帷怕被人人问。

过尽铜街车隐辚。拂槛柔荑,恼煞春韶讯。

好雨良宵刚一寸。清眠不与愁人分。

(0)

少年游.夜宿慈云寺

十年踪迹楚江蘋。稽首过慈云。

花雨空幡,碧山残磬,愁梦未曾醒。

而今寂寞樊川鬓,遮莫悔多情。

七夕心期,五湖旧约,归去可怜生。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