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兮既仞,为池兮亦寻。
宛水石兮斯在,昔之人兮此心。
堂既构兮像悬我,山岳兮池海。
这首诗描绘了徐太史的薜荔园中思乐堂的景象与氛围。开篇“为山兮既仞,为池兮亦寻”,以“仞”和“寻”这两个古代长度单位,形象地描述了山之高峻与池之深广,展现出园中景观的宏伟壮丽。接着“宛水石兮斯在,昔之人兮此心”,通过“宛”字描绘水流的曲折蜿蜒,同时暗含着对过往岁月和先贤精神的追忆。
“水汪汪兮石磊磊,嗟伊人兮不待”,进一步渲染水石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能亲历此美景之人的遗憾。最后“堂既构兮像悬我,山岳兮池海”,点明思乐堂的构建,以及堂内悬挂的画像,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薜荔园中景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风流画史惜年光,写出宫桃异众芳。
深浅旧红浑改色,轻盈新碧倍生香。
佳人金谷颜如雪,阿母瑶池鬓己霜。
不与杏花争艳冶,肯随柳絮效颠狂。
靓妆姑射花钿小,缓步飞琼玉佩长。
勾引流莺窥翠幕,留连戏蝶绕华堂。
题诗细咏情何极,呼酒相看醉不妨。
带露一枝尤莹洁,绝胜汤饼试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