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易(biàn yì)的意思:变化、改变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积薪(jī xīn)的意思:积薪指的是积累柴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为将来的需要做好准备。
嗟嗟(jiē jiē)的意思:表示悲伤、叹息或感叹的声音。
具陈(jù chén)的意思:具陈指的是详细陈述事实、道理或意见。表示清楚地陈述某种观点或理论。
燎原(liáo yuán)的意思:燎原是一个四字成语,表示火势猛烈,迅速蔓延。比喻势力蔓延,迅速扩大。
人氏(rén shì)的意思:人,指人物;氏,指姓氏。表示尊称对方的人。
戎器(róng qì)的意思:戎器指的是军事武器,特指战争中使用的各种武器装备。
生人(shēng rén)的意思:指不熟悉的人,陌生人。
时因(shí yīn)的意思:时机和原因相结合,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时机和原因所导致的。
世风(shì fēng)的意思:指社会风气、人们的行为举止和道德风尚。
失御(shī yù)的意思:失去控制,失去驾驭能力
兽子(shòu zǐ)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行为像兽类一样野蛮、凶恶。
燧人(suì rén)的意思:燧人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人,他能够利用燧石创造火种。这个成语比喻能够开创事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遂生(suì shēng)的意思:成功地生存下来
云霓(yún ní)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绚丽多彩的景象。
自焚(zì fén)的意思:自己放火烧毁自己
燧人氏(suì rén sh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的燧人,用燧石与黄土生火,比喻能力超群的人。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傅汝舟所作,名为《记道路古事(其三)》。诗中探讨了人类文明与战争的关系,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昔闻燧人氏,造火遂生人。”开篇即追溯到远古时代,提到燧人氏发明火种,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这里暗示了火的双重性,既是创造生命的工具,也是带来破坏的力量。
“世风既变易,戎器亦时因。”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武器也随之更新换代。这句话反映了历史进程中,战争与武器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
“用之苟失御,祸克难具陈。”如果使用武器不当或失控,带来的灾难和破坏是难以预料和避免的。这句强调了武器使用的谨慎和控制的重要性。
“悟彼燎原端,何况云霓屯。”接着,诗人将话题转向自然现象,比喻战争的爆发如同燎原之火,而云霓屯则象征着和平的景象。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警醒。
“嗟嗟逐兽子,岂复忧积薪。”“逐兽子”可能是指追逐野兽的人类祖先,这里暗指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斗争的历史。诗人感叹,如今的人们是否还忧虑着积累的资源,即是否还在为未来的生存而担忧。
“弗戢将自焚,愿以书君绅。”最后,诗人发出呼吁,如果不加以节制,人类可能会自取灭亡。他希望自己的话语能被君王或士绅们铭记,以此来倡导和平与智慧的治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反思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后果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保持理性和节制,以实现长久的和谐与繁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周允升见临已而步过其书堂二诗赠之
涟川川上一书堂,岸缺篱崩径亦荒。
问讯主人空日日,自怜求友亦皇皇。
岂期雪后能相过,不惮风前往送将。
陇菜半芜梅摘索,未妨小立更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