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曾避难,今又一西坑。
十有四年梦,两番多事惊。
天乎存老息,地亦定前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题为《丙子丁丑年避难南山之西坑今春投北山两雪窦閒其地名适与前同因记以八句》。诗中,诗人回忆了十四年前在西坑躲避灾难的经历,如今再次来到一个名叫西坑的地方,心境却已大不相同。他感叹命运多舛,但祈求上天保佑自己安度晚年,同时也感慨地名的巧合,似乎预示着某种命运的轮回。诗人意识到无论外界如何变动,只要内心平静,就能泰然处之。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和对生活的深深理解。
明发出庆春,驾言指海宁。
海宁往何为,要欲观塘形。
浙海沙无常,南北屡变更。
北坍危海宁,南坍危绍兴。
惟趋中小亹,北南两获平。
然苦中亹窄,其势难必恒。
绍兴故有山,为害犹差轻。
海宁陆且低,所恃塘为屏。
先是常趋南,涨沙率可耕。
两度曾未临,额手谢神灵。
庚辰忽转北,海近石塘行。
接石为柴塘,易石自久经。
费帑所弗惜,无非为民生。
或云下活沙,石堤艰致擎。
或云量移内,接筑庶可能。
切忌道旁论,不如目击凭。
活沙说信然,尺寸不可争。
移内似可为,闾阎栉比并。
其无室庐处,又复多池坑。
固云举大事,弗顾小害应。
然以卫民心,忍先使民惊。
且如内石建,宁听外柴倾。
是将两堤间,生灵蠲沧瀛。
如仍护外当,奚必劳内营。
以此吾意决,致力柴塘成。
坦水篓石置,可固堤根撑。
柴艰酌加价,毋俾司农程。
补苴示大端,推行宜殚诚。
《观海塘志事示总督杨廷璋巡抚庄有恭》【清·弘历】明发出庆春,驾言指海宁。海宁往何为,要欲观塘形。浙海沙无常,南北屡变更。北坍危海宁,南坍危绍兴。惟趋中小亹,北南两获平。然苦中亹窄,其势难必恒。绍兴故有山,为害犹差轻。海宁陆且低,所恃塘为屏。先是常趋南,涨沙率可耕。两度曾未临,额手谢神灵。庚辰忽转北,海近石塘行。接石为柴塘,易石自久经。费帑所弗惜,无非为民生。或云下活沙,石堤艰致擎。或云量移内,接筑庶可能。切忌道旁论,不如目击凭。活沙说信然,尺寸不可争。移内似可为,闾阎栉比并。其无室庐处,又复多池坑。固云举大事,弗顾小害应。然以卫民心,忍先使民惊。且如内石建,宁听外柴倾。是将两堤间,生灵蠲沧瀛。如仍护外当,奚必劳内营。以此吾意决,致力柴塘成。坦水篓石置,可固堤根撑。柴艰酌加价,毋俾司农程。补苴示大端,推行宜殚诚。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4167c6b391a0be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