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从事(cóng shì)的意思:从事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道路(dào lù)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行进的方向,也可指事物的发展趋势。
归心(guī xīn)的意思:指思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秋日(qiū rì)的意思:指秋天的日子,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息偃(xī yǎn)的意思:停止行动,安静休息。
厌烦(yàn fán)的意思:厌烦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个人感到厌倦和不耐烦。
旨甘(zhǐ gān)的意思:指的是主旨甜美,意义深远。
自如(zì rú)的意思:自如指事物自然无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或行为。
- 注释
- 蝉声:蝉鸣。
已:已经。
纾迟:渐弱。
秋日:秋季。
行晼晚:接近傍晚。
长年:常年。
困:困顿。
道路:旅途。
驱马:策马。
更远:更远。
从事:公务。
常:常常。
厌烦:厌倦。
归心:思归之心。
自如卷:如画卷般展开。
旨甘:滋味好。
良未丰:尚可。
安得:怎能。
怀息偃:停下享受安宁。
- 翻译
- 蝉鸣已经渐弱,秋日临近傍晚。
常年在外奔波,策马前行更遥远。
公务常常令人厌倦,思归之心如画卷般展开。
虽然食物滋味尚可,但怎能停下享受安宁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放言十首(其七)》。诗中以蝉鸣和秋日的晚景为引子,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与疲惫。"蝉声已纾迟,秋日行晼晚",通过蝉鸣的稀疏和秋日的临近傍晚,传达出时光流逝和旅途的漫长。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日常事务的厌倦和对回家的渴望:"长年困道路,驱马方更远。从事常厌烦,归心自如卷。"他常年在外奔波劳碌,即使骑马前行也感到路途遥远,对于日常琐事已生厌倦,内心深处渴望回归宁静。
然而,现实情况是生活并不宽裕,"旨甘良未丰",意味着物质条件尚不丰富,诗人无法立即实现安居休息的愿望。最后,他以无奈的语气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安得怀息偃",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深深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辛劳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以峭健豪放著称,此诗亦体现了其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笔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崔押衙相州(顷任内黄令)
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
驱鸡尝理邑,走马却从戎。
白刃千夫辟,黄金四海同。
嫖姚恩顾下,诸将指挥中。
别路怜芳草,归心伴塞鸿。
邺城新骑满,魏帝旧台空。
望阙应怀恋,遭时贵立功。
万方如已静,何处欲输忠。
送唐明府赴溧水(三任县事)
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送李十四山东游(一作山人东游)
圣朝有遗逸,披胆谒至尊。
岂是贸荣宠,誓将救元元。
权豪非所便,书奏寝禁门。
高歌长安酒,忠愤不可吞。
欻来客河洛,日与静者论。
济世翻小事,丹砂驻精魂。
东游无复系,梁楚多大蕃。
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
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踟蹰欲何赠,空是平生言。
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
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
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
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
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
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