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儿聊作北墙行,泥雪初乾杖履轻。
鸟声渐软春应近,梅萼催香日自晴。
不要(bú yào)的意思:表示拒绝、不同意或不愿意做某事。
残书(cán shū)的意思:指残破不全的书籍,比喻知识浅陋或学问不全面。
梅萼(méi è)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华或美德被埋没或被忽视。
全生(quán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全部生命或整个人生。
蔬甲(shū jiǎ)的意思:指平民百姓,比喻不通世故、纯朴的人。
未了(wèi liǎo)的意思:未了指未完成或未了结的事情。
小窗(xiǎo chuāng)的意思:指窄小的视野或有限的见识。
眼前(yǎn qián)的意思:指眼前所见的事物或情况。
杖履(zhàng lǚ)的意思:指老人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年老体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雪后漫步北墙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首句“携儿聊作北墙行”,展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诗人与孩子一同散步,享受着冬日的宁静。接着,“泥雪初乾杖履轻”一句,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了雪后地面的干燥,以及行走时的轻松感。
“病后茶枪浑不要,眼前蔬甲喜全生”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身体恢复的喜悦,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茶树经过冬天的休眠,不再需要采摘,而蔬菜却在春天的阳光下生机勃勃地生长,给诗人带来了欢愉的心情。
“鸟声渐软春应近,梅萼催香日自晴”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随着鸟鸣声变得柔和,诗人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梅花的花蕾催促着香气的散发,预示着晴朗天气的到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变化,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最后,“忽忆读残书未了,却须归趁小窗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他想起了未完成的读书之事,似乎在忙碌与宁静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北墙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薄俗滔滔逐水流,谁能古道两绸缪。
白云终日静相向,紫气有时来更留。
啼鸟已呼春到了,醉驴曾记旧游不。
山林乐事输君早,未遇仙炊已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