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与弼在山间小径行进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偶逢涧石坐繁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偶然间遇到山涧中的石头,便在此处坐下,享受着周围茂密树荫带来的清凉与宁静。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休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接着,“惬我平生习静心”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追求,暗示了他平生以来就向往着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这种对宁静的渴望,是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共同的心声,体现了他们对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风露不知劳远役”,这一句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和露水赋予了情感,它们似乎也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地陪伴着诗人,为他的旅途增添了一抹清凉与滋润。这里的“远役”既指实际的长途跋涉,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蜻蜓无数伴清吟”,以蜻蜓的轻盈与自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在。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诗人的清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更寓意着诗人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衅惧而归之子高答简有碎珊瑚之戏昌言以诗赠子高同舍皆和
徐公精笔老生神,石刻犹能妙夺真。
几为通书翻丧宝,愈令好事惜传人。
锋铓半折犹能健,圭璧微瑕自足珍。
直使尽随如意碎,石家玉树未全贫。
与乐道约会超化寺比至乐道以疾先归涂中有诗见寄
颠毛种种齿浮摇,屈指交游渐寂寥。
时较半朝非是晚,路无数里不为遥。
子猷垂到复归去,安道虽知未易邀。
古寺徘徊久东望,青春云日冷萧萧。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