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烧霜后箨,多饭雨中蕡。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蒋 云 启 之 湘 中 宋 /周 弼 出 门 歧 路 分 ,愿 往 不 辞 勤 。萤 影 侵 湘 月 ,蝉 声 隔 楚 云 。频 烧 霜 后 箨 ,多 饭 雨 中 蕡 。若 过 黄 陵 庙 ,椒 浆 奠 小 君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椒浆(jiāo jiāng)的意思:原指红辣椒的浆汁,比喻言辞尖锐、刻薄。
陵庙(líng miào)的意思:指帝王陵墓或祠庙,也用来比喻官员的职位或权势。
路分(lù fēn)的意思:指分道扬镳,各自分开走自己的路。
歧路(qí lù)的意思:指道路分岔,选择困难,不知道该走哪条路。
湘月(xiāng yuè)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月亮,也泛指美丽的月亮。
小君(xiǎo jūn)的意思:小君是一个古代的称谓,指的是年幼的君主或皇帝。
萤影(yíng yǐng)的意思:形容火光摇曳、闪烁不定。
- 翻译
- 踏上歧路各分道,决心前行不畏辛劳。
萤火虫的光映入湘江月,蝉鸣声穿越楚地的云层。
频繁焚烧秋后的竹壳,雨中仍尽力饱餐谷实。
如果路过黄陵庙,定会献上椒浆祭奠湘妃。
- 注释
- 歧路:岔路口,比喻人生的不同选择。
勤:勤劳,努力。
萤影:萤火虫的微光照亮。
湘月:湘江上的月亮。
隔:阻隔,这里指距离遥远。
楚云:楚地的云,可能象征远方。
烧:焚烧。
箨:竹子的皮,这里指竹壳。
饭:吃。
蕡:谷实,泛指粮食。
黄陵庙:古代祭祀湘妃的地方。
椒浆:用椒制成的祭品,表示敬意。
小君:对湘妃的尊称。
- 鉴赏
这首宋诗《送蒋云启之湘中》是周弼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蒋云启远行湘中的深深祝愿和离别之情。首句“出门歧路分”,描绘了分别时的场景,暗示了前方未知的道路和选择;“愿往不辞勤”则传达出对友人坚定决心和辛勤努力的鼓励。
接下来的两句“萤影侵湘月,蝉声隔楚云”,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湘中夜晚的寂静与深远,萤火虫的微光与湘江月色交织,蝉鸣声穿越楚地的云层,显得孤独而富有诗意,寓言了友人此行的寂寞旅程。
“频烧霜后箨,多饭雨中蕡”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寓意他在旅途中的艰辛,希望他能适时休息,多吃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里,“箨”指竹笋,“蕡”指谷实,都象征着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诗人以“若过黄陵庙,椒浆奠小君”收尾,祝愿蒋云启如果经过黄陵庙,不要忘记祭奠那里的小君(可能是指湘妃或当地神祇),这既是对友人行程安全的祈福,也寄托了深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送别的深情与对友人的殷切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中元日雨中录所见
颠风急来万木萎,迅雷不听人掩耳。
南山栖鸟失故巢,北山翔龙卷湖水。
翔龙掉尾不肯收,眼看沧波接云起。
想当舟楫避惊涛,无数鱼虾趁龙尾。
奉寄黄端冕用送子才韵
至言如秋霜,既肃百草腓。
谄谀忘中正,千古良同归。
倘无鲠槩士,举世将畴依。
衮职或可补,鼎镬安得违。
所以长沙傅,恸哭为时悲。
谠语数十上,子今有馀晖。
我欲从之游,周道苦倭迟。
倭迟不足惜,子言愿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