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
《寒食》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年来底事荒唐无数春怀掩上方

万灶寒烟逢禁火,千条弱柳残阳

岸高临水苍波远,日永看云紫陌长。

处处古埏封白纸阴森松柏去人忙。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纸(bái zhǐ)的意思:指没有写字、画画、印刷等的纸张,比喻没有文字、图画等的状态。

残阳(cán yáng)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前的残余余晖,也比喻衰老、衰败的景象。

处处(chǔ chù)的意思:处处意指“到处、各处”,表示某事物或某种情况在各个地方都存在或普遍存在。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荒唐(huāng táng)的意思:荒唐指的是言行荒谬、荒诞可笑,毫无道理或合理性。

禁火(jìn huǒ)的意思:禁止火灾,预防火灾。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日永(rì yǒng)的意思: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指事物逐渐好转或发展。

弱柳(ruò liǔ)的意思:形容柔弱无力,缺乏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水苍(shuǐ cāng)的意思:形容水色苍白。

松柏(sōng bǎi)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品质优良,像松树和柏树一样坚贞不屈。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阴森(yīn sēn)的意思:形容气氛或环境阴沉恐怖,使人感到不安或恐惧。

紫陌(zǐ mò)的意思:指紫色的道路,比喻美好的环境或繁华的街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与自然景观的变化。首联“年来底事觉荒唐,无数春怀掩上方”以一种感慨的口吻开始,似乎在反思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某种无奈或困惑。

接着,“万灶寒烟逢禁火,千条弱柳送残阳”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寒烟”与“禁火”、“弱柳”与“残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而静谧的氛围。寒烟与禁火暗示了节日的肃穆,弱柳与残阳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自然界的柔美与哀愁,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岸高临水苍波远,日永看云紫陌长”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视野,高高的河岸与远处的苍茫水面相接,时间仿佛变得悠长,诗人静静地观察着天边的云彩与延伸至远方的道路,这种静观万物的姿态,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沉思考。

最后,“处处古埏封白纸,阴森松柏去人忙”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墓地,白纸封着的古墓与四周茂密的松柏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轮回。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寒食节特定场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哀愁,还蕴含了对时间、生命、死亡等哲学性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见山楼题常熟陈亚参卷

虞山青近海东头,正对元龙百尺楼。

半世閒身刚得隐,四时佳景更宜秋。

屐曾蹑后犹馀齿,帘为看来懒下钩。

倚遍曲阑人不见,断云飞鸟共悠悠。

(0)

上弦月

暮见中天月,幽人思几重。

池如开半璧,光渐远西峰。

候满疑珠蚌,衔幽笑烛龙。

乘时知进德,鉴影惜颓容。

(0)

锦屏风

蒙茸偏得惠风吹,不是花奇叶自奇。

满架锦云浮紫蕊,一屏春色绽青丝。

竹来小径光先到,客近疏篱主自知。

若比海棠差有幸,当年曾入杜陵诗。

(0)

晚霁见月

几夜怜阴雨,扁舟系不行。

忽此暮云澹,澄澄皓魄生。

长江练影远,旅客梦魂清。

莫听南飞鸟,枝头三匝声。

(0)

隋故太原王夫人墓志铭

屹然孤坟,南阜之墩。殒我慈母,苍天不仁。

涧水夜流,松烟昼昏。□□涟洏,暮暮晨晨。

(0)

摩厨

木有摩厨,生于斯调。厥汁肥润,其泽如膏。

馨香馥郁,可以煎熬。彼州之民,仰为嘉肴。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