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再 酬 复 言 和 前 篇 唐 /元 稹 经 过 二 郡 逢 贤 牧 ,聚 集 诸 郎 宴 老 身 。清 夜 漫 劳 红 烛 会 ,白 头 非 是 翠 娥 邻 。曾 携 酒 伴 无 端 宿 ,自 入 朝 行 便 别 春 。潦 倒 微 之 从 不 占 ,未 知 公 议 道 何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朝行(cháo xíng)的意思:早晨出门行走
从不(cóng bù)的意思:从不表示从来没有过,完全没有,绝对不会。
翠娥(cuì é)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公议(gōng yì)的意思:指广泛公众的意见和评议。表示众人共同的看法和意见。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酒伴(jiǔ bàn)的意思:指与人一起喝酒的伴侣,也可指共同享受酒宴的好友。
聚集(jù jí)的意思:聚集指人或物集中到一起,聚在一处。
老身(lǎo shēn)的意思:指年老的身体。
潦倒(liáo dǎo)的意思:形容生活贫困困顿,失意凄凉。
入朝(rù cháo)的意思:指官员进入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贤牧(xián mù)的意思:贤明的牧人,指有才德的领导者或管理者。
行便(xíng biàn)的意思:指事情顺利、顺心如意,也可以用来形容行动方便、容易。
议道(yì dào)的意思:
(1).议论大道;探讨治国之道。《礼记·表记》:“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孔颖达 疏:“好仁之法,须恩惠及人,当恕己而行,故君子谋议道理,先自己而始。” 宋 强至 《回徐州知府赵尚书书》:“宣风巨屏,方尊外牧之权;议道中台,行贰上公之旧。” 明 徐学谟 《归有园麈谈》:“耻恶衣食者,未足议道;美其宫室者,必损令名。”
(2).拟议取道。《明史·宦官传一·王振》:“ 振 初议道 紫荆关 ,由 蔚州 邀帝幸其第,既恐蹂乡稼,復改道 宣府 。”诸郎(zhū láng)的意思:指众多男子或众多人。
- 注释
- 二郡:两个郡县。
贤牧:贤明的地方官。
诸郎:众位青年才俊。
老身:我,谦称自己年老。
清夜:清静的夜晚。
漫劳:空费,这里指不必要的操劳。
红烛会:红烛照亮的聚会。
白头:白发,指自己年老。
翠娥:美貌的女子,这里泛指青春。
曾携:曾经带着。
酒伴:酒友。
无端宿:无目的地留宿。
朝行:朝廷官员的行列,这里指做官。
潦倒:失意,困顿。
微之:作者自称,这里是谦称。
从不占:从未占便宜,行为正直。
公议:公众的议论,社会舆论。
- 翻译
- 在经过两个郡县时遇到了贤明的地方官,他召集了众位青年才俊设宴款待我这老人。
在这清静的夜晚,红烛虽照亮了聚会,却显得我白发苍苍,与青春美丽的女子格格不入。
曾经带着酒友无目的地留宿,自从踏入朝廷为官后便匆匆告别了春天般的生活。
我这一生潦倒,从未占过别人的便宜,不知道世人会议论我是怎样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再酬复言和前篇》。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生活情景和个人情感。
“经过二郡逢贤牧”,这里“贤牧”指的是品德高尚、管理有方的地方官员或领导者,“逢”意味着偶遇,表明诗人在旅途中不期而遇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聚集诸郎宴老身"则显示了这位贤牧对待客人的热情款待,以及诗人自身的年迈体态。
“清夜漫劳红烛会”,描绘了一场持续到深夜的酒会,诗人与朋友们围坐一堂,点燃着红色的蜡烛,共同享受这难得的美好时光。"白头非是翠娥邻"则是一种自嘲之辞,翠娥是传说中的仙女,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已白发苍苔,但心态依旧年轻。
“曾携酒伴无端宿”,这里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一起饮酒到深夜,不知不觉间便留宿在那儿。"自入朝行便别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又是一季春去。
“潦倒微之从不占”,这里诗人表明自己对于未来没有过多的考虑和计较,生活的态度显得淡然和随遇而安。"未知公议道何人"则是对外界评价自己的无所适从,似乎也在等待着社会或他人的评说。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哲学。元稹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