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渤海(bó hǎi)的意思:比喻庞大而辽阔的海洋,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领域的广阔和辽阔。
长缨(cháng yīng)的意思:指权力或责任的掌握者,也指掌握权力或责任的人。
何堪(hé kān)的意思:形容遭遇困境或不幸时,感到无法承受或难以忍受。
忽通(hū tōng)的意思:忽然通晓,突然明白。
罗骑(luó qí)的意思:指军队列阵时,整齐有序地排列。
牌使(pái shǐ)的意思:指人们在困难时期,仍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原则或立场。
通行(tōng xíng)的意思:指在一定范围内普遍流行或被广泛接受的,通常指规定、法规、习俗、惯例等。
未及(wèi jí)的意思:未能达到或比不上
先驱(xiān qū)的意思:指引领前进的人,开创者。
驿程(yì chéng)的意思:驿程指的是从一个驿站到另一个驿站的路程,也可用来比喻旅途或人生的过程。
银牌(yín pái)的意思:银牌是指奖牌中的第二名,比金牌次一等。在引申意义上,银牌表示在某个比赛、评比或考试中获得第二名,表示成绩或表现优秀但仍次于第一名。
凿空(záo kōng)的意思:凿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费力地开凿空间或事物。它形容做事情费力,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的《使辽作十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使者出使辽国的艰难旅程,以及沿途的壮丽景色和辽国的军容。
首句“但逐银牌使”,点明了使者身份,银牌使通常指的是朝廷派遣的使者,肩负着重要的外交使命。接着,“何堪记驿程”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使得人难以记录下每一段行程的细节。
“路迷如欲尽,山转忽通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行进途中的景象。道路似乎在尽头消失,山峦在转瞬之间又让道路显现,形象地展示了旅途的曲折与未知。
“列仗新罗骑,先驱渤海兵”则展现了辽国的军容,新罗骑和渤海兵的排列显示出辽国军队的威严与规模,暗示了辽国的强大与对使者出使的重视。
最后,“凿空谁计此,曾未及长缨”表达了对开辟新道路的思考与感慨。凿空,即开辟新路,这里指使者出使辽国这一外交行动。然而,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又有谁能预见到结果呢?“曾未及长缨”则可能暗含对未能完全掌握外交策略或结果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使者出使辽国的艰难与壮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外交使命的深思与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其一
微官有阀阅,三赋池上诗。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离离。
官忙负远兴,觞至及良时。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
微风不动蘋,坐看水色移。
门前争夺场,取欢不偿悲。
欲归未得去,日暮多黄鹂。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