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翟给事廷献册封周世子还朝兼赴昌邑省觐三首·其一》
《送翟给事廷献册封周世子还朝兼赴昌邑省觐三首·其一》全文
明 / 边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册命中土,恩华接上台

雪明朱閤丽,风引翠帘开。

汉使鸣环入,王孙露冕来。

星槎袅袅,欣傍早春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册命(cè mìng)的意思:指命令、法令或官方文件。

翠帘(cuì lián)的意思:翠帘是指翠绿色的窗帘,也比喻美丽的女子。

露冕(lù miǎn)的意思:指皇帝或王侯亲自出席朝会或宴会,戴着帽子露出帽顶。

鸣环(míng huán)的意思:指在紧急情况下敲击警钟或敲鸣铃铛,发出警报。

袅袅(niǎo niǎo)的意思:形容烟雾、香气等轻柔、缭绕的样子。

上台(shàng tái)的意思:登上舞台或讲台,开始表演或演讲。

王孙(wáng sūn)的意思:指王子和公子,也用来形容家族显贵的后代。

星槎(xīng chá)的意思:指星星点点的船只,比喻人才济济或事物繁多。

早春(zǎo chūn)的意思:早春指的是春天初期,即冬季过去但尚未完全进入春季的时候。

中土(zhōng tǔ)的意思:指中国的土地,常用于形容中国的国土或土地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册命仪式的庄重与荣耀,以及送行者的深情与期待。首句“册命临中土,恩华接上台”开篇即点明了事件的重要性和尊贵性,中土象征着大地,上台则代表高位,两词相合,彰显出册命仪式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接着,“雪明朱閤丽,风引翠帘开”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不失华美的氛围,朱閤(红色的宫门)在雪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而微风吹动翠色的帘幕,更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汉使鸣环入,王孙露冕来”则将视线转向参与仪式的人物,汉使(可能指的是古代派遣的使者)佩戴着响环,缓缓步入,而王孙(贵族子弟)则头戴露冕,前来参加,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人物的身份与地位,也暗示了仪式的庄重与威严。最后,“星槎曙袅袅,欣傍早春回”以星槎(古代传说中的渡海工具)在晨曦中轻盈移动的形象,象征着送行者对友人归来的期盼与喜悦,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以及对春天新生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册命仪式的庄严气氛,以及送行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礼仪之邦的崇尚与礼节的重视。

作者介绍
边贡

边贡
朝代:明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生辰:1476 ~1532

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猜你喜欢

杂诗七首·其三

种桑饲春蚕,桑叶何沃若。

种瓜待秋摘,瓜蔓何漠漠。

春秋各有获,在野犹可乐。

君看金张馆,草深狐兔宅。

勿较是与非,看云倚高阁。

(0)

少师桂翁寿诗

德以精灵降,贤为邦国珍。

商岩先梦说,崧岳会生申。

帷幄开黄阁,冠裾上紫宸。

垂衣逢上圣,调鼎寄元臣。

温室承颜密,明光起草频。

圭璋才独擅,鱼水契无邻。

掀揭鹏图大,翱翔鷟羽振。

泰阶扶景曜,鳌极握洪钧。

礼乐回三代,丝纶畅八垠。

岩瞻擎国柱,寿历纪庄椿。

佳节传朱夏,长庚耀紫旻。

恩波天上洽,云物望中新。

履集南宫盛,觞连北斗醇。

美徵池浴凤,祥协绂随麟。

骑拥平沙曙,花留绮席春。

王褒应有颂,千载庆兹辰。

(0)

奉送浚川王公赴召·其二

雄峻称三独,清忠仰百寮。

天书新宠渥,霜署旧风标。

威振台纲肃,春行郡国遥。

向来经济望,好答圣明朝。

(0)

寄寿高仰峰先生·其三

昔奉秋堂宴,今歌云海篇。

追趋怀杖履,瞻望礼星躔。

台傍重门近,洲分碧水连。

秫田新报熟,歌醉入丰年。

(0)

送司徒秦公入朝

剑履乘春上玉墀,梅花度腊送行卮。

承明宣室元相待,鹭溆钟陵无到时。

江上流移何日少,眼中经济属公宜。

东曹斋阁松阴在,几借前筹退食迟。

(0)

阳春书院唐朱二侍御邀集

阳春院里花仍发,不饮其如春色何。

高台曲沼人能到,迟日浓烟景自多。

犹怜绿水飞鸿雁,更著兰舟采芰荷。

章郡升平异前日,时邀骢马一相过。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