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慈悲(cí bēi)的意思:指心地仁慈,有同情心,对人对事都有宽容、关怀之情。
道法(dào fǎ)的意思: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
(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 尹知章 注:“道,从。”
(4).道教的教义。 晋 葛洪 《神仙传·墨子》:“乃入 周狄山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
(5).道教的法术。 晋 葛洪 《神仙传·刘京》:“ 隆 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 公孙胜 行持道法。”
(6).即佛法。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 尧 孔 ,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调风(tiáo fēng)的意思:指能够调整风向,引导舆论或影响大众舆情。
而来(ér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是由前面所述的原因或条件引起的。
回生(huí shēng)的意思:指重病或危难之后恢复生机,重新得到生命。
庙食(miào shí)的意思:指庙宇中的供品,比喻不劳而食、靠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过日子。
乾坤(qián kūn)的意思:指天地宇宙,泛指世界万物。
以后(yǐ hòu)的意思:表示时间上的将来,也可以表示在某种情况之后。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 鉴赏
此联以精炼之语,描绘了象吉寺中火门的独特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上联“溯汉朝而来,渡苦回生,人慕慈悲参造化”开篇即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宏大视野,将历史的长河与人的精神追求巧妙融合。汉朝,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象征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渡苦回生”则寓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慈悲为怀、顺应自然法则的推崇。“人慕慈悲参造化”,则进一步点明了人们对于道德伦理、自然规律的向往与探索。
下联“想庙食以后,调风顺雨,我沾道法补乾坤”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象吉寺及其文化的影响。庙食,通常指祭祀活动,此处暗含了寺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通过“调风顺雨”,形象地展现了寺庙在调节自然、促进和谐方面所起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我沾道法补乾坤”,则表达了在遵循自然之道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智慧与行动,对天地间万物进行有益的补充与改善,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展现了象吉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蕴含了对人类精神追求、自然和谐以及文明进步的深刻思考,是一幅集历史、哲学、宗教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精彩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江门高子云游罗浮以诗见访致何凝生公子书索馀轩集序赋此答之并答凝生戏什鱼腹
有客来自飞云巅,片帆已饱江门烟。
不辞触热问奇字,却欲买赋窥文园。
黄云赤日莽如许,青天白眼胡为然。
请君更语吕安驾,道我已泛王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