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三谢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辨别(biàn bié)的意思:辨别是指通过观察、分析、辩证等方式,区分出事物的不同特点、性质或真伪。
齿音(chǐ yīn)的意思:指咬牙切齿的声音,形容愤怒或憎恨的心情。
叩齿(kòu chǐ)的意思:叩齿指用牙齿相互磨擦发出声音,形容极度寒冷。
临安(lín ān)的意思:指临时安顿、临时借宿的意思。
清吟(qīng yín)的意思:指清雅地吟咏诗词或唱歌。
投机(tóu jī)的意思:指利用机会、环境或他人的困境谋取私利。
文无(wén wú)的意思:指人没有文化知识,无法应对各种情况。
无辨(wú biàn)的意思:无法辨别或区分
猿鹤(yuán hè)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像猿猴和鹤鸟一样矫健、灵活。
- 翻译
- 在临安,猿猴和鹤一起清脆地鸣叫,仿佛在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发出机巧应答的声音。
商鞅和禹文的事迹难以分辨,那冶城的几句言语又隐藏着怎样的心思呢?
- 注释
- 临安:古代都城杭州的旧称。
投机:此处指巧妙应对或投机取巧。
叩齿音:形容动物叫声类似叩击牙齿的声音。
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
禹文:可能指夏朝的禹王,也可能指历史上某位有文字记载的人物。
冶城: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这里代指历史人物的言论出处。
何心:藏着什么心思,暗含深意。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史(其三)》,作者陈普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诗中以临安(今杭州)的环境为背景,描绘了猿鹤悠然清鸣,似乎也在附和着某种深意的“投机叩齿音”。诗人接着通过商鞅和禹文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暗示了对时局的观察和对人心的质疑。商鞅变法与大禹治水虽是历史上不同的改革之举,但在这里被并提,可能暗指当权者是否能像他们一样明智地推动变革。最后,诗人质问“冶城数语是何心”,表达了对那些看似高谈阔论实则用心难测的权谋之人的讽刺和警醒。整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体现了陈普深刻的史识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人捧露盘.卢龙怀古
出神京,临绝塞,是卢龙。想榆关、血战英雄。
南山射虎,将军霹雳吼雕弓。
大旗落日,鸣笳起、万马秋风。
问当年,人安在,流水咽,古城空。看雨抛、金锁苔红。
健儿白发,闲驱黄雀野田中。
参军岸帻,戍楼上、独数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