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褒子秋霁独宿》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静谧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宿时的心境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交融。
首句“秋声在何许”,以问句形式开启,引人思考秋声究竟从何处传来,营造出一种寻觅与期待的氛围。接着,“潇潇一庭竹”一句,以“潇潇”形容竹叶在秋风中的轻摇声,生动地勾勒出庭院中竹林在秋夜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清冷与宁静。
“明月入疏棂”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明月透过稀疏的窗棂,洒下柔和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室内,也映照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相连接,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审美体验。
最后一句“来照幽人宿”,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幽人”,即隐居之人。这不仅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表达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自由的状态。通过“来照”二字,诗人仿佛在说,是这明月主动前来为他照亮了夜晚,赋予了他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然,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飞湍
飞湍衮衮飞当户,平地隆隆万鼍鼓。
澎轰乱石震风霆,崩奔千仞无朝莫。
涛神何许驾潮来,馀愤未平方震怒。
又若飞廉声万窍,馀勇尚多无处贾。
年时旱涸尚如此,况当八月九月雨。
渊潜虽伏不能安,林栖欲寐还惊顾。
山翁惯听如不闻,只应自乐山中趣。
对床展转悲游子,咫尺华胥迷去路。
欲随胡蝶翩翩举,空过夜遥忘栩栩。
起来晨炊恶草具,误作迅雷仍失箸。
呼童秣马不少驻,不待黎明出山去。
出山定入红尘去,欲去谓言姑小住。
此声不似郑声淫,聒耳虽喧君勿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