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其二》
《夜归陈渡草堂时新与诸子别去有怀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唐顺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自拟身名郑圃,宫环半亩日长扃。

褐衣颇笑非怀玉,茆屋何因聚星

树底蝉声希鼓瑟,灯前鸟字一谈经

试言吾易耐东去,未识何人是姓丁。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鼓瑟(gǔ sè)的意思:指人们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用心弹奏瑟琴,形容人心情舒畅,愉悦自得。

褐衣(hè yī)的意思:指穿着褐色衣服的人,比喻贫穷、低微的身份。

何因(hé yīn)的意思:为什么;因何

怀玉(huái yù)的意思:怀玉是指心怀宝贵的品德和美好的品质。

聚星(jù xīng)的意思:聚集众多的明星或有才华的人物。

身名(shēn míng)的意思:指个人的名誉和声望。

谈经(tán jīng)的意思:指谈论经书、经典或学问的事情。

一谈(yī tán)的意思:指一谈起来就话多、谈得不停。

郑圃(zhèng pǔ)的意思:郑圃是一个汉字成语,形容农田种植得非常好,庄稼茂盛,景象壮观。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晚归家,回访陈渡草堂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旧友离别的怀念之情。首句“自拟身名如郑圃”,以郑圃自比,暗示自己虽身处简陋之地,但内心追求的却是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生活。接着,“宫环半亩日长扃”一句,通过描述草堂四周环绕的围墙和日长扃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

“褐衣颇笑非怀玉,茆屋何因却聚星”两句,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褐衣象征朴素的生活,而非怀玉则暗示了对世俗价值的不屑;茆屋则是简陋的居所,却为何能吸引星辰般的才智聚集,这里蕴含着对友情和精神交流的珍视。

“树底蝉声希鼓瑟,灯前鸟字一谈经”描绘了夜晚草堂内的场景,蝉鸣与鼓瑟相呼应,鸟语与经文相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充满诗意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最后,“试言吾易耐东去,未识何人是姓丁”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探索。试言吾易耐东去,意味着诗人愿意接受生活的挑战和变化,未识何人是姓丁,则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知音或伙伴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开放的心态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命态度。

作者介绍
唐顺之

唐顺之
朝代:明   号:荆川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生辰:公元1507~1560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猜你喜欢

瑞鹤仙·风光开旧眼

风光开旧眼。
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
楼台竞装点。
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
湘弦楚管。
动香风、旌旗影转。
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
争看。
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
欢声正远。
嬉游意,未容懒。
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
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0)

寿赵帅

今夕知何夕,祥光发帝庭。
五云扶圣日,一点见台星。
廊庙须材久,丝纶洗耳听。
愿从来岁始,天上酌修龄。

(0)

寿周枢使

文武今三相,东西冠两班。
公身为九鼎,国势屹南山。
经济谈间了,升平掌上还。
腐儒徒醉颂,穷老愧心颜。

(0)

送柬牋与人

检点交房有宿储,楮先生辈亦中书。
小王辞客元无用,大阮才高正要渠。
挥洒雅宜供五凤,缄题更可寄双鱼。
春来触物皆诗料,从此赓酬莫见疎。

(0)

送竹根香炉与人

枯槁形骸惟见,彫残鬓发只留须。
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0)

玉人歌·风西起

风西起。
又老尽篱花,寒轻香细。
漫题红叶,句里意谁会。
长天不恨江南远,苦恨无书寄。
最相思,盘橘千枚,脍鲈十尾。
鸿雁阻归计。
算愁满离肠,十分岂止。
倦倚阑干,顾影在天际。
凌烟图画青山约,总是浮生事。
判从今,买取朝醒夕醉。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