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到(bú dào)的意思:不足,不到达
耕桑(gēng sāng)的意思:指农民耕种田地和养蚕的劳动。
旧知(jiù zhī)的意思:旧时的熟人或旧日的朋友。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荔枝(lì zhī)的意思:指事物的内外不相称、不协调,形容事物的外表与内在状况不一致。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桑梓(sāng zǐ)的意思: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石渠(shí qú)的意思:指行走时脚下的小溪流水声,比喻言辞或文章的流畅自然。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薰风(xūn fēng)的意思:指风吹过后,留下的芳香气味。
岩扉(yán fēi)的意思:指坚硬的石门。
远梦(yuǎn mèng)的意思:指远离现实,空想不切实际的梦想或希望。
梓里(zǐ lǐ)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家乡或故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城市返回乡间旧居后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五月空山熟荔枝”以五月荔枝成熟时节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两年经暑寄岩扉”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在异乡度夏的感受,通过“岩扉”这一意象,暗示了远离尘嚣、寻求心灵栖息地的主题。
“石渠天远梦不到,藤枕林深客亦稀”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远离尘世的意境,石渠之远和藤枕之深,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通过“梦不到”和“客亦稀”,强调了诗人与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依恋。
“卖宅拚耕桑梓里,卧锄真咏太平时”则展现了诗人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与满足。他愿意放弃城市的繁华,投身于农耕之中,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静生活。这里的“拚”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执着追求,而“卧锄”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劳作之余的闲适状态。
最后,“想应山禁馀清暇,亦对薰风忆旧知”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山林中的清闲时光,以及温暖的微风,都让他想起了曾经的知己,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黄岩张之望之立来访与游梅潭诗以送之
张子好兄弟,别我今九年。
东风刮眯眼,双鹄忽堕前。
坐定看两鬓,喜极意惨然。
来日岂不多,此意合少延。
念子伏岩穴,有作皆巨编。
稻粱未暇谋,从我志独坚。
虚名适相累,浩叹当谁怜。
积雨得新霁,绿涨弥百川。
载酒问何有,漾舟随所便。
与子梅潭游,以兹寓惓惓。
倾崖俯仰立,中有飞瀑悬。
平地俨阊阖,晴空自云烟。
既见各有得,欲语不可传。
众妙在领会,天成谢雕镌。
子归有新诗,时寄三两篇。
刘连州和前韵因道湘中之乐以谢
湘中足可乐,谁苦愁不禁。
娈彼兰蕙姿,固怯霰雪阴。
贾子天下士,子何念虑深。
贞元两御史,南还会于郴。
亦复相唱酬,间有亡国音。
愚溪更憔悴,中夜起拥衾。
而得欸乃句,脍炙循至今。
我后五百年,公来适相寻。
田畴岁膴膴,狱市春沉沉。
宽书日夕下,民蠹袪牟侵。
况也省赋甚,小郡至万金。
交欢有陆贾,私恨无羊斟。
我饱竟甘寝,公暇多长吟。
乃知湘中乐,关时匪关心。
湘民忘劳力,乐极翻沾襟。
却愁吾二人,四牡歌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