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月(chūn yuè)的意思:春天的月亮,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景色。
第三(dì sān)的意思:指介入他人感情或婚姻关系的第三个人,也泛指干涉他人事务的外来者。
椒兰(jiāo l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姿态优雅。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龙蛇(lóng shé)的意思: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神道(shén dào)的意思:神道是指神灵的道路,也可指宗教信仰、宗教道路。在中国文化中,神道通常指代神话中的神灵和与神灵相关的事物。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下界(xià jiè)的意思:指地狱或阴间。
向阑(xiàng lán)的意思:指向某个方向行走或朝着某个目标努力。
星斗(xīng dǒu)的意思:指星星闪烁的样子。比喻光彩照人,才华出众。
烟雾(yān wù)的意思:指事物表面的迷惑或虚幻现象。
羽盖(yǔ gài)的意思:羽毛覆盖,形容光彩照人。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候祭》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庄重的祭祀场景。首句“神道如弦春月寒”,以弦月比喻神道的肃穆与清冷,如同春天的寒月,烘托出祭祀时的神圣气氛。次句“女城西畔第三坛”点明了祭祀地点,女城(可能指宫城或特定的祭祀场所)西边的第三座祭坛,暗示了仪式的重要性和位置。
第三句“楼台始信中天起”,通过楼台的高耸,让人相信祭祀的壮观和天人合一的意象。第四句“星斗翻从下界看”,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崇高,仿佛连星辰也俯瞰人间,参与这一盛典。
第五句“五色龙蛇摇羽盖”,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五彩斑斓的旗帜随风飘动,犹如龙蛇舞动,增添了神秘色彩。第六句“九重烟雾蔼椒兰”,则通过缭绕的烟雾和椒兰的香气,营造出浓厚的祭祀氛围。
最后一句“君王合在清斋殿,共听钟声夜向阑”,点明君王在此时应身着斋戒之服,在清净的殿堂里,聆听深夜的钟声,寓意着对神灵的虔诚和对仪式的尊重。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圣与小儿啖虎脯篇
折臂最小儿,骨耸颡微广。
弗说螺蛳小,可以吞大象。
那敢谓其然,且幸日稍长。
顾似陶家郎,智识殊不爽。
强令侍师席,跳踉绕函丈。
胡能辨滋味,舍鱼取熊掌。
但见蔬果列,攫取如技痒。
嘉馈得虎脔,新猎出林莽。
对之懒下箸,杀气犹可想。
呼儿食之既,睥睨尚来往。
饕餮我所羞,跌荡或称赏。
服猛岂渠能,过奖谢吾党。
深惭如敝帚,有误千金享。
偶题云边
桃花山下水流长,花不长开水自香。
此地正须招隐士,山庵聊复对崇冈。
屏帏缭绕竹千个,旌纛森严柏两行。
士会不生今已矣,不妨閒处且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