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补饥寒计,椠铅宵更忙。
霜重夜深白,月斜林际黄。
这首诗名为《寒宵》,是清代诗人郑珍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在寒冷的冬夜,忙碌于书籍之间的情景,反映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与对时光的珍惜。
首句“何补饥寒计”,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无奈与反思,似乎在说,无论多么努力,似乎都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问题,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椠铅宵更忙”一句,点明了诗人夜晚仍在勤奋读书,以铅笔在书页上勾勒、批注,表现了其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热爱,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学习。
“穷来通世味,长去恋时光”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通过长时间的阅读和思考,逐渐理解了人生的真谛,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霜重夜深白,月斜林际黄”描绘了一幅冬夜的凄美景象,霜重而夜深,月光斜照在树林边缘,一片昏黄,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呼应。
“待明堪一卷,清漏未渠央”则表达了诗人等待天明时的期待,虽然时间还早,但已能读完一卷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时间的珍惜。同时,“清漏未渠央”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对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君向长沙去,长沙仆旧谙。
虽之桂岭北,终是阙庭南。
山霭生朝雨,江烟作夕岚。
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
弟兄书忽到,一夜喜兼愁。
空馆复闻雨,贫家怯到秋。
坐中孤烛暗,窗外数萤流。
试以他乡事,明朝问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