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镫昏纸壁,寒月挂霜枝。
空有三馀志,难酬万里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中孤寂凄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绪。
首句“好梦归何处”,以问句形式开篇,暗示了主人公在梦醒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引人深思。接着,“佳期叹已迟”进一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将情感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残镫昏纸壁,寒月挂霜枝”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寒冷。残灯微光映照着昏暗的墙壁,寒月悬挂于霜枝之上,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空有三馀志,难酬万里思”则表达了诗人虽有远大的志向和深沉的情感,却难以实现和表达的无奈与悲哀。这里的“三馀”指的是冬夜、夏夜和雨夜,古人认为这三时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此处借指时间的宝贵,但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最后,“徘徊深夜里,此意更谁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在深夜中独自徘徊,心中所想之事,又有谁能理解呢?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寂寞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夜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哀婉的艺术风格,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为诗人的境遇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