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随行处影,猿向定中闻。
寄得书来说,怜余在鹭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庐山的文人与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悟。诗中的“康庐”指庐山,“隐君”则是对那位隐居者的尊称。诗人通过“涧底弄清泚,岭头吟白云”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隐居者在山间水边与云雾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
“月随行处影,猿向定中闻”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月光随着他的身影移动,猿猴在静谧中发出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最后,“寄得书来说,怜余在鹭群”表达了诗人对隐居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通过书信交流,彼此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美好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
水国春空,山城岁晚,无语相看一笑。荷衣换了。
任京洛尘沙,冷凝风帽。
见说吟情,近来不到谢池草。欢游曾步翠窈。
乱红迷紫曲,芳意今少。
舞扇招香,歌桡唤玉,犹忆钱塘苏小。无端暗恼。
又几度留连,燕昏莺晓。回首妆楼,甚时重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