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犯吹毛剑,还伤值木盲。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唐代克符道者的《颂》系列之三,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修辞风格,探讨了人与自然、佛与世俗、圣与凡之间的关系,以及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内心挣扎与觉悟。
首句“人境两俱夺”,开篇即揭示出诗人对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暗示人在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的双重束缚中寻求解脱。接着,“从来正令行”强调了遵循正道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应遵循正确的法则行事。
“不论佛与祖,那说圣凡情”则进一步深化了对宗教与世俗情感的思考,指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应被传统信仰或情感所局限,而应超越这些界限,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拟犯吹毛剑,还伤值木盲”运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时可能会遭遇的困难与挑战,如同面对锐利的吹毛剑,既可能伤害到自己(象征内心的迷茫与困惑),也可能伤害到他人(象征因误解而产生的冲突)。这反映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复杂性。
最后,“进前求妙会,特地打精灵”表达了修行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寻求与宇宙真理的契合,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内在自我(精灵)的觉醒与理解。这种觉醒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更是对内在心灵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修行者最终目标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富有哲理的论述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克符道者对于人生、修行、真理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体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扬州慢·玉倚风轻
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
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
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
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
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
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断瑶琼。
九曲迷楼依旧,沈沈夜、想觅行云。
但荒烟幽翠,东风吹作秋声。
倦寻芳·缭墙黏藓
缭墙黏藓,糁径飞梅,春绪无赖。
绣压垂帘,骨有许多寒在。
宝幄香消龙麝饼,钿车尘冷鸳鸯带。
想西园,被一程风雨,群芳都碍。
逗晓色、莺啼人起,倦倚银屏,愁沁眉黛。
待拚千金,却恨好晴难买。
翠苑欢游孤解佩。
青门佳约妨挑菜。
柳初黄,罩池塘、万丝愁霭。
念奴娇·乾坤开辟
乾坤开辟,桂林有、元气自来融结。
石磴盘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
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
潜通后洞,张刘万古遗迹。
输我长剑凌虚,六尘尽扫,银海秋波碧。
志气飘飘游物外,惟有清风知得。
唤起白龙,护持飙驭,稽首朝金阙。
山灵欣喜,紫云已在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