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享(bù xiǎng)的意思:不享指不分享、不共享的意思,表示不愿与他人分享,不愿与他人共同分担。
不惠(bù huì)的意思:不受恩惠,不得好处,不受帮助
圭瓒(guī zàn)的意思:指珍贵的宝石或珍贵的物品。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虎臣(hǔ chén)的意思:指忠诚而又有能力的臣子。
疆理(jiāng lǐ)的意思:疆理指边防地区的治理和管理。
金石(jīn shí)的意思:指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也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九奏(jiǔ zòu)的意思:指九次演奏乐曲,比喻多次表演或演讲,达到极致,非常出色。
九旒(jiǔ liú)的意思:形容君主的威严和威力。
龙旂(lóng qí)的意思:指军队中的旗帜,也用来比喻权威或者势力强大的象征。
一扑(yī pū)的意思:一次扑向目标,形容行动迅猛、果断。
饔饩(yōng xì)的意思:饔饩指的是供奉给神灵或上级的食物,也可以用来比喻供养或奉献。
- 注释
- 王:君主。
虎臣:勇猛如虎的臣子,指英勇的将领。
锡之:给予赏赐。
鈇钺:古代兵器,象征生杀大权。
征彼不惠:征讨不明智或不顺从的国家。
圭瓒: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器,象征权力和尊贵。
不享:不来朝贡,表示不臣服。
一烘而泮:一经攻击就瓦解,'泮'同'散'。
掌讶:负责边防侦察的官员。
疆理:国家的边界和土地管理。
掌客:负责外交礼仪、接待宾客的官员。
饔饩:熟食和粮食,此处指犒赏的食物。
乐之:庆祝的方式。
金石九奏:多种金石乐器合奏的音乐,九为虚数,表多数。
龙旂九旒:装饰有九条流苏的龙旗,极言其尊贵。
- 翻译
- 君王拥有如虎猛士,赐予他们斧钺重权。征讨那些不智之国,一击之下使其灭亡。
君王拥有英勇将领,赐予他们玉圭礼器。征讨那些不朝之国,一举之下使其瓦解。
君王设有边境守官,侦查捍卫国家领土。君王亦有礼宾之官,赠予你们佳肴美食。
如何庆祝胜利欢愉,用金石乐器奏响音乐。如何赏赐这些功臣,以龙纹旌旗彰显荣耀。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其五)章夏》。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古朴,充满了对古典礼仪和音乐的怀念。
其中,“王有虎臣,锡之鈇钺。征彼不惠,一扑而灭。”这两句表达的是国君拥有勇猛的将领,用以保卫国家,若是外敌不肯顺从,就会一举击破。这反映了古代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于外来威胁的强硬态度。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征彼不享,一烘而泮。”这里则是描绘国君拥有勇士,用以祭祀祖先,如果对方不肯接受恩惠,就会迅速将其洗净。这两句展示了古代社会中宗庙祭祀的重要性,以及对神灵恩赐的尊崇。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王有掌客,馈尔饔饩。”这部分则是描述国君拥有掌管边境和接待宾客的官员,这些官员负责边疆的安宁以及款待来自四方的客人。这段落突出了古代社会中边防安全与国际交往的重要性。
最后,“何以乐之,金石九奏。何以锡之,龙旂九旒。”诗人问及为何要用这种方式来享受音乐,用金石制成的乐器演奏,以及为何要用这样的方式来铭记它,用装饰华丽的龙形图案。这两句流露出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和礼仪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军事、祭祀和音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赞美与怀念,以及对国家安宁和繁荣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台怀古·其二章华台
灵王倾国崇台宇,按剑章华睨中土。
弁裳伏地走诸侯,钟鼓凌空震三楚。
骋骄不畏伍子谋,落成乞与吴兵游。
孤舟竟走江上路,块土独枕山中愁。
十年伯气终萧索,回首华容归不得。
饥魂漂泊啼秋烟,细腰却舞新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