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嵩 山 下 至 德 祠 宋 /吴 文 忠 脱 蹤 岐 阳 迹 已 幽 ,默 全 忠 孝 复 何 求 。文 身 幸 获 辞 姬 祚 ,端 委 犹 能 化 列 侯 。无 语 存 商 先 叩 马 ,有 心 迓 命 待 归 牛 。象 贤 再 见 延 陵 季 ,十 字 碑 题 至 德 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端委(duān wěi)的意思:形容人的气度高尚,行为正直,言行举止端正。
叩马(kòu mǎ)的意思:指奴才恭敬地给主人捶背或驱赶马匹,比喻对权贵或上级巴结奉承。
列侯(liè hòu)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中的一种,相当于现代的县令或地方行政官员。
陵季(líng jì)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季节,也比喻人去世、事物消失后的时期。
岐阳(qí yá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出类拔萃。
全忠(quán zhōng)的意思:指对君主或主人忠诚无私,毫无保留地全心全意地为其效力。
十字(shí zì)的意思:指交叉的两条直线或道路,也可指交叉的形状。
脱蹝(tuō xǐ)的意思:摆脱束缚,解脱困境。
文身(wén shēn)的意思:指在身上刺绣、绘画或纹身,也可指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象贤(xiàng xián)的意思:指像贤明的人一样,有德行和才能。
延陵(yán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葬在陵墓中,也可引申为人去世后受到尊敬和纪念。
有心(yǒu xīn)的意思:用心、用意
再见(zài jiàn)的意思:表达离别时的告别,表示再次见面的希望。
至德(zhì dé)的意思:指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忠孝(zhōng xiào)的意思:忠诚和孝顺
- 翻译
- 在岐阳脱下草鞋,踪迹已深深隐藏,默默坚守忠孝,还有什么可求?
纹身之身得以避开王位的命运,衣冠楚楚也能成为封疆大侯。
不言而喻,效仿先贤商汤,我在等待时机,如归耕的牛一般归来。
再次见到贤人如延陵季子,期待在十字碑上刻下你的美德,与天地同等崇高。
- 注释
- 脱蹝:脱下草鞋,表示隐居。
幽:深藏不露。
默全:默默保持。
文身:刺青以避祸。
辞姬祚:避开继承王位的命运。
姬祚:王位。
端委: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显赫地位。
化列侯:成为诸侯。
无语存商:无声中效仿商汤。
叩马:勒马示意,比喻有所请求或劝告。
归牛:归田的农夫,象征归隐。
象贤:效仿贤人。
至德侔:极高的道德,等同于天地。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吴文忠的作品,名为《嵩山下至德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修养与品德的诗歌,其中融入了对古人美德的追念和自我修身之志。
脱蹝岐阳迹已幽:此句用“脱蹝”比喻隐藏退隐,用“岐阳”指代古时贤者,表明作者对那些已经不为世人所知晓的古代贤者的追怀和敬仰。这里的“幽”,既有深远之意,又带有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默全忠孝复何求:这是诗人内心的自问与自答,表达了对忠诚、孝顺这两大美德的追求和肯定。作者在此强调,即使是在隐退之中,也应保持这种高尚的情操,不需其他更多的追求。
文身幸获辞姬祚:这里,“文身”指的是修养自己的品行,“幸获”则是表达一种得以摆脱世俗羁绊、获得精神自由的心境。作者通过“辞姬祚”,即放弃了对外在荣华的追求,转而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修炼。
端委犹能化列侯:诗人自比为古时能够以德行感化诸侯的大贤之才,即使如今处境低微(“端委”),依然保持着这样的能力和品格,足见其内在力量的强大。
无语存商先叩马,有心迓命待归牛:此二句诗人描绘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景。古代有“商山四皓”之说,即隐士避世于商山,守着高洁之志不为外界所动摇。这里的“无语存商先叩马”,则是表达诗人对那些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至于“有心迓命待归牛”,则是在暗示自己内心深处对返璞归真、守住本性的坚定意志。
象贤再见延陵季,十字碑题至德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学习之情。延陵季是东汉时期的隐逸,象贤则是对其品行的赞誉。至于“十字碑题至德侔”,则是在描绘一幅生动的图景,即在一个古朴庄严的碑刻上,仅用寥寥数言(十字)来概括一位贤者的高尚品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写和对古代贤者美德的追怀,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身养性、保持高洁品行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亭怨.舟中与笛楼从叔联句
怅扑面、黄尘飞惹。放棹中流,翠帘深挂。
眉样春山,晚妆愁见泪痕泻。
淡浓休画,懒对镜、霜豪把。
乳燕学呢喃,似诉说、离情无那。水榭。
倚蓬窗玩月,不觉烛花红灺。
裁笺谢别,犹忆到、酒阑歌罢。
偿吴郡、旧雨相逢,要约略、杭州新话。
怕归梦难成,倦听邮亭更打。
御街行.题吴春海太史鸿恩“岁寒登岱图”
朔风峭劲严冬节。泰岱顶、行踪绝。
有人杖策独寻幽,不管天门深鐍。
兹游突过,昌黎登华,书与家人别。
一编岱览难周列。择胜处、新图揭。
云亭封禅久无书,谁识相如才杰。
庭闱眷念,觚棱回首,自记轮蹄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