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高台·其二》
《临高台·其二》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乐府曲辞

高台,望东海

海上潮回自有时流民东来无返期

愿平高台塞东海,毋使流民心骨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返期(fǎn qī)的意思:指返程的时间。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流民(liú mín)的意思:指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家园、四处流浪的人。

民心(mín xīn)的意思:指人民的心意、民众的情感。

上潮(shàng cháo)的意思:指趋势或潮流向上发展,形势向好的意思。

心骨(xīn gǔ)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支持和坚定的意志。

有时(yǒu shí)的意思:偶尔;间或;有时候

鉴赏

这首诗《临高台(其二)》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通过描绘临高远眺东海之景,表达了对流离失所百姓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首句“临高台,望东海”,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诗人站在高处,眺望无垠大海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接着,“海上潮回自有时”一句,借海潮的自然规律,暗喻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暗示着尽管人间世事多变,但总有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然而,“流民东来无返期”则将视角转向人间疾苦,揭示了社会动荡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这里的“流民”不仅指地理上的迁移,更象征着心灵深处的漂泊与不安。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底层民众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最后,“愿平高台塞东海,毋使流民心骨碎”两句,展现了诗人超越个人情感的宏大愿景。他希望消除高台,填平大海,以此比喻消除社会的障碍与隔阂,让流离失所的百姓能够回归安定的生活,不再承受心灵的痛苦与破碎。这两句不仅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一种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同情,展现了明代文人关注民生、心系天下的精神风貌。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落梅

率意来空圃,无心见落梅。

依依自相惜,恋恋欲空回。

花落枝仍古,篱荒气不衰。

眼看桃欲放,为汝一徘徊。

(0)

微雪野望

远岫空濛隐翠微,松杉深处鹤忘机。

乱云隔渚霏霏合,断霰惊风故故飞。

孤屿梅花香欲结,空山流水梦应稀。

自怜十载留都邑,回首家园怅已非。

(0)

游仙·其二

缥缈十二楼,上有仙人居。

左据青玉案,右拥鸿宝书。

琼瑶制危冠,芙蓉曳轻裾。

欢笑粲玉齿,从容下丹除。

俯察碧流水,清波戏朱鱼。

仰观青天云,舒卷任太虚。

(0)

江行杂感

挂帆忽千里,小艇放中流。

碧月吴天梦,青山楚客愁。

烟波摇暝色,佳节入孤舟。

无限沧桑感,飘飘羡白鸥。

(0)

白燕

画栋朱门计总非,玉楼寒尽见初归。

衔将絮雪营新垒,剪得梨云补旧衣。

月黑有时留素影,春红多处爱双飞。

前身恰是瑶台谪,王谢重来识亦稀。

(0)

七夕

银河耿耿夜悠悠,怅望双星独倚楼。

莫更修成仙眷属,须知一会一年愁。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