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倦灯初灺,窗虚雪乍明。
泻竹侵帏湿,冰泉入茗清。
犹惭僧课密,涩殷曙钟声。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中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眼倦灯初灺”以视觉感受开篇,暗示了夜晚的降临和诗人略显疲惫的状态,灯的微光与眼的倦怠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接着,“窗虚雪乍明”一句,将视线转向窗外,雪花初降,给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光线透过雪后的窗户显得格外明亮,这一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微知花气息,独与砚平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感,花香虽微,却能触动心灵,与砚台相伴的岁月,象征着诗人与文墨的深厚情缘,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执着追求。
“泻竹侵帏湿,冰泉入茗清”描绘了冬夜中的另一幅画面,竹影斜斜,轻拂过帘帷,留下湿润的痕迹;而冰凉的泉水融入茶中,使得茶汤更加清澈甘甜。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品味。
最后,“犹惭僧课密,涩殷曙钟声”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早课的感慨。在黎明前的寂静时刻,寺庙里的钟声悠扬而深沉,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提醒,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反省。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对僧侣修行生活的敬仰与向往,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时间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