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鲤鱼》全文
- 注释
- 似:像。
龙鳞:龙的鳞片,比喻美丽或精致。
欠:缺少。
登门:进入室内,比喻被接纳。
月里:月光下。
腮:脸颊。
犹:仍然。
湿:湿润。
乞:请求。
锄:锄头。
防:防止。
蚁穴:蚂蚁洞。
望:期待。
水:清水。
写:映照。
金盆:金色的盆子,比喻明亮的水面。
他日:将来某一天。
能:能够。
为:成为。
雨:雨水。
公田:公共田地。
报:回报。
恩:恩情。
- 翻译
- 它像龙鳞般美丽,只缺一步登堂入室。
即使在月光下,它的脸颊依然湿润,眼中没有因泥土而模糊。
祈求一把锄头,以防蚂蚁侵蚀,期待清水如金盆般照见。
将来有一天,它能化作甘霖,回报公田的恩惠。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水乡生活图景,诗人以鲜活的笔触勾勒出鲤鱼的栩栩如生和它对农田恩泽的期待。
“似龙鳞又足,只是欠登门。”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手法,将鲤鱼形容得如同有着坚韧鳞片的小龙,而“只是欠登门”则表达了诗人对鲤鱼尚未进入田间的期待。
“月里腮犹湿,泥中目未昏。”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鲤鱼在月光下的湿润以及它在泥土中的清醒,这不仅展示了鲤鱼生机勃勃的一面,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细腻观察。
“乞锄防蚁穴,望水写金盆。” 这两句诗中,“乞锄防蚁穴”表达了农民对抗旱灾、保护稼穗的愿望,而“望水写金盏”则是对鲤鱼能够带来雨水恩泽的美好憧憬,通过水与光的结合,创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他日能为雨,公田报此恩。”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鲤鱼未来可能引来滋润之雨、惠及农田的期待,同时也反映出农业社会对于自然恩泽的依赖和感激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透露出农业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三十郎蜡梅韵
官黄新赐极恩荣,花不同梅与共名。
颇谓寒中宜作伴,想因开早更为兄。
世间何物疑真蜡,海上新来染碎琼。
体得自香天分好,金涂铜砌却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