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暮 过 回 乐 烽 唐 /李 益 烽 火 高 飞 百 尺 台 ,黄 昏 遥 自 碛 西 来 。昔 时 征 战 回 应 乐 ,今 日 从 军 乐 未 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从军(cóng jū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投身军队。
烽火(fē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或战乱时期,战火四起,烽烟弥漫的景象。
高飞(gāo fēi)的意思:指事物或人物的发展或进步迅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或程度。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回应(huí yìng)的意思:对别人的言行作出适当的反应或回答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军乐(jūn yuè)的意思:指军队行进时演奏的乐曲,也比喻人们团结一致、合作无间的状态。
昔时(xī shí)的意思:昔时指过去的时候,表示与现在相对比的过去时光。
征战(zhēng zhàn)的意思:指战争或军事行动中的征服和战斗。
- 注释
- 烽火:古代传递战争信息的信号,点燃的烟火。
高飞:升起很高。
百尺台:很高的烽火台。
黄昏:傍晚时分。
碛西:沙漠西部。
昔时:过去。
征战:出征作战。
回应:响应。
乐:战歌或者乐曲。
今日:现在。
从军:参军。
乐未回:乐声还在耳边。
- 翻译
- 烽火高高升上百尺的烽火台,黄昏时分从遥远的沙漠西边传来。
昔日出征时士兵们响应乐曲振奋士气,如今参军的人还未归来,乐声仍然在耳边回荡。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战争与离别交织的氛围,通过对比昔日和今日的不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欢乐时光无法重回的无奈与怀念。
"烽火高飞百尺台"一句,设定了战乱的背景。烽火是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信号火,常在边关要塞的烽火台上燃烧,以传递敌情或其他紧急信息。这里通过烽火高飞的形象,营造出一种紧张和危机的氛围。
"黄昏遥自碛西来"则描绘了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黄昏指的是日落后的那段时光,而“碛”通常指的是边塞或沙漠中的土丘,这里可能暗示着边疆的荒凉和辽阔,以及诗人所处位置的偏远。
接下来的"昔时征战回应乐"一句,讲述了过去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景。"昔时"指的是过去的时代,而"征战"则是战争的代名词,这里与"回应乐"相呼应,表达了一种集体的喜悦和激扬。
而最后一句"今日从军乐未回",则将这种欢乐的情景与现实进行了对比。"今日"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现在,而"从军"则意味着诗人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战争。但是,相较于过去的胜利和欢庆,现在却只有无尽的等待和未知,"乐未回"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战争不断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事咏菊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泠祇汝侵。
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
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
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送桂帅钟尚书赴召
老依牙纛撚吟髭,又折梅花话别思。
五岭不遮鸾凤诏,四方都诵鳟鲂诗。
人才晋魏凋零后,国事江淮倥偬时。
赖有老臣经济在,快呼桂醑饯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