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
侧耳(cè ěr)的意思:偏向一边听,形容人有意地倾听或留心。
大钧(dà jūn)的意思:形容器物巨大、庞重。
高瓦(gāo wǎ)的意思:指能力高强,超过常人。
海水(hǎi shuǐ)的意思:指大海的水,比喻广阔无垠的事物或众多繁杂的事物。
焦枯(jiāo kū)的意思:形容草木因干旱而枯萎焦黄。也比喻人的精神、心情枯萎、疲惫不堪。
来春(lái chūn)的意思:指春天的到来或春季的来临。
流潦(liú liáo)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梦觉(mèng jué)的意思:形容梦境非常真实,仿佛觉醒一般。
奇事(qí shì)的意思:指非常稀奇、罕见的事情。
天道(tiān dào)的意思:指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也指上天的旨意。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无及(wú jí)的意思:没有能够比得上或超过的
淅沥(xī lì)的意思:形容细小、细微的声音。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旋斡(xuán wò)的意思:形容事物旋转迅速、繁忙。
犹可(yóu kě)的意思:还可以;尚可
有奇(yǒu jī)的意思:指有特殊的才能或能力,与众不同。
愿望(yuàn wàng)的意思:愿望能够实现
中情(zhōng qíng)的意思:指掌握、了解事物的真正情况和内情。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八月四夜闻微雨》描绘了诗人于夜晚梦醒后,听到微雨淅沥声时的内心感受与思考。
首句“梦觉有奇事”,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发现有奇特之事发生,这里的“奇事”实际上是指他听到了雨声。接着,“淅沥高瓦鸣”描述了雨声在高高的屋瓦上响起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冷的氛围。
“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两句,诗人由雨声联想到大地的干涸,但即便如此,听到雨声也让他感到欣喜,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生命之源的尊重。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点明季节,秋天的稻谷已经无法挽救,但蔬菜和小麦还有机会通过雨水得到滋润,继续生长。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表现了诗人对雨声的期待与担忧,担心雨声会突然停止,表达了他对雨水持续的强烈愿望。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回忆了之前的春夏之交,雨水泛滥,城市被淹的情景,为后文的干旱做了铺垫。
“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指出秋季干旱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但人难以理解或接受这种不公,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对公平的渴望。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运用比喻,将自然界比作一个巨大的调和器,转动着万物,暗示自然界的力量与平衡。
“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以仙人的瓢舀取海水,却无法完全倾倒,象征着人类力量的有限,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微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农业、公平与自然力量的思考。